资讯首页>聚焦三农

辽宁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兜底保障

2017年03月21日 08:57 来源:辽宁省政府网

第八章 兜底保障

统筹社会救助体系,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兜底。

第一节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建立农村低保家庭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加大省级统筹工作力度,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确保2020年前所有地区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及其他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统筹社会救助资源。指导贫困地区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推动专项救助在保障低保对象的基础上向低收入群众适当延伸,逐步形成梯度救助格局,为救助对象提供差别化的救助。统筹整合社会救助资金渠道,提升社会救助政策和资金的综合效益。

第二节 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养老保障水平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指导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适应农村老龄化形势的养老服务模式。

第三节 健全“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完善“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摸底排查工作。推动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三留守”人员提供关爱服务。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建立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和关爱服务网络。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权益保护工作。研究制定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提升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持各地农村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开展留守老年人关爱行动。加强对“三留守”人员的生产扶持、生活救助和心理疏导。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地区留守妇女技能培训和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的扶持,切实维护留守妇女权益。

完善贫困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予以保障和扶持。支持发展残疾人康复、托养、特殊教育,实施残疾人重点康复项目和精准康复服务工程,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优先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支持引导残疾人就业创业。

专栏10 兜底保障工程

(一)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统筹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方案,确保所有地区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员,各地统筹使用相关扶贫开发政策。对返贫家庭,按规定程序审核后分别纳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开发政策覆盖范围。

第九章 社会扶贫

发挥省内对口帮扶和省直单位定点帮扶的引领示范作用,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帮扶精准度和帮扶效果,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第一节 省内对口扶贫

扩大对口帮扶范围。在沈阳、大连、鞍山市继续对口帮扶阜新、朝阳、铁岭市的基础上,新增营口市、鞍钢集团对口帮扶建昌县,盘锦市、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对口帮扶义县。各对口帮扶对子内,进一步开展县区之间“一对一”对口结对帮扶;各市根据实际情况,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开展“一对一”对口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多层次对口帮扶。建立省内对口帮扶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对接机制,做好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规划的衔接,确保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较发达地区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较发达地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等要积极参与对口帮扶工作。贫困地区要整合用好扶贫协作等各类资源,聚焦脱贫攻坚,形成脱贫合力。

拓展对口帮扶有效途径。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发达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鼓励援助方利用帮扶资金设立贷款担保基金、风险保障基金、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省内优势企业到受援方创业兴业。鼓励企业通过量化股份、提供就业等形式,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鼓励较发达地区通过共建职业培训基地、开展合作办学、实施定向特招等形式,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帮扶双方要建立和完善省市协调、县乡组织、职校培训、定向安排、跟踪服务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以县级为重点,加强协作双方党政干部挂职交流。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基层干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支持学校、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建立对口帮扶考核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成效。

第二节 定点帮扶

省、市、县三级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各牵头单位要落实责任人,加强工作协调,督促指导联系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协助开展考核评价工作。结合当地脱贫攻坚规划,各级帮扶单位制定各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年度计划,以帮扶对象稳定脱贫为目标,实化帮扶举措,提升帮扶成效。各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定点扶贫县挂职。省、市、县三级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选优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

专栏11 实施定点帮扶行动

领导联系扶贫点。继续推行领导联系扶贫点制度,坚持省领导联系贫困县、市领导联系贫困乡(镇)、县领导联系贫困村举措,36位省级领导联系36个县(市、区),市、县领导分别联系乡、村。

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各级政府建立定点扶贫工作机制,省、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省级组织311个省直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大型企业定点帮扶311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311个,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市、县安排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全省对1791个贫困村全部派驻工作队。

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以定点帮扶单位为依托,驻村帮扶单位动员本单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第三节 企业帮扶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点带面,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组织开展“千企联千村,同走致富路”精准扶贫行动。

第四节 军队帮扶

构建整体帮扶体系。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优先扶持家境困难的军烈属、退役军人等群体。省军区系统和武警总队帮扶本辖区范围内相关贫困村脱贫。驻贫困地区作战部队实施一批具体扶贫项目和扶贫产业,部队生活物资采购注重向贫困地区倾斜。驻经济较发达地区部队和有关专业技术单位根据实际承担结对帮扶任务。

第五节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扶。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协调服务机制,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以各级脱贫攻坚规划为引导,鼓励社会组织扶贫重心下移,促进帮扶资源与贫困户精准对接帮扶。支持社会组织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积极参加政府面向社会购买扶贫服务工作。

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扶贫作用。实施脱贫攻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鼓励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办好“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