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该如何去除农药残留?
⑴合理使用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必须从根源上杜绝农药残留污染。中国已经制定并发布了七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国家标准。准则中详细规定了各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使用时期、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技术指标。合理使用农药,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而且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浪费,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农药残留超标。有关部门应在继续加强《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制定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技术指导,使《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农药使用者应积极学习,树立公民道德观念,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⑵残留监测
开展全面、系统的农药残留监测工作能够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状况和规律,查找农药残留形成的原因,为政府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⑶加强管理
加强《农药管理条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的有力保障。
⑷生物净洗
市场有数种生物净洗液(降解酶),原理上这些生物净洗液是从菠萝、木瓜、柚子、艾叶、苹果、柠檬等生物中提取可食性生物蛋白酶提炼而成,利用蛋白酶的活性破坏残留农药的结构是农药因子脱落、降解,净洗液能够穿透果蔬表层深入果蔬肉质4mm之内清洗,达到高效、快速、深层解除果蔬中残留农药的目的。
⑸“农药降解酶”彻底去除农药残留
“农药降解酶”,通过水解有机磷农药分子中的磷酯键而使其脱毒。农药降解酶可以与瓜果蔬菜表面残留的农药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剧毒成分的结构,使剧毒的农药瞬间变为无毒的、可溶于水的小分子,从而达到迅速使瓜果蔬菜脱毒的效果。
⑹食用前清洗
清水冲洗浸泡:多数农药是酸性的,只要用微碱性的淘米水和洗涤剂就可以除去绝大部分的农药。注意在洗涤的过程中,不要把菜叶揉破,以免造成菜叶内部的二度污染。
由于大多数的农药是水溶性的,且多附于蔬菜表面,只要好好清洗,可以洗掉表面的农药。通常先用水清洗表面再浸泡(不能少于10分钟)。反复此程序2~3次,基本上就可以清除绝大部分的农药。
剥掉外叶:很多蔬菜最外面一层的叶子附着的农药最多,特别是大白菜、圆白菜类的包叶蔬菜,可将最外面的菜叶剥掉,以避免吃进农药的风险。
用热水烫:对一些难以去除农药残留的蔬菜,像芹菜、圆白菜、青椒、豇豆等,下锅前,可用清水先洗净表面,放入沸水中焯烫2~5分钟捞出,再用清水冲洗1~2次,即可清除残毒90%。溶于油性的农药,大多不会渗透到蔬菜内部,只要厚厚削去蔬菜一层外皮,再用热水烫过,即可让农药或残留物质溶解出来。
去皮清洗:带皮的蔬菜,例如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茄子等,可先削去外皮再用清水洗净,是最简易的去除农药的方法。
加盐后清洗:小黄瓜类的蔬菜清洗完后仍不安心的话,可将其放在砧板上后加盐,用手轻轻地将黄瓜在砧板上转一转,再用清水洗掉盐,即可将渗入黄瓜表皮的杀虫剂溶解出。
6.该如何预防农药残留?
⑴选择适当的农药品种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防治农药含量超标,在生产中必须选用对人畜安全的低毒农药和生物剂型农药,禁止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农药品种“五花八门”,各种药剂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防治对象等各不相同,某种农药只对某些甚至某种对象有效,当一种防治对象有多种农药可供选择时,应当选择对防治对象效果最佳、对人畜和环境生物毒性低、对生态环境安全、对作物安全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品种。
⑵掌握用药关键时期
在不同的时间使用相同的农药对防治对象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都会有非常显著的差异。选择一个最适当的时间对于提高防治效果、减少不利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应在关键时期施药。预防兼治疗的药剂宜在发病初期应用,纯治疗也是在病害较轻时应用效果好。防治病害最好在发病初期或前期施用。防治害虫应在虫体较小时防治,此时幼虫集中,体小,抗药力弱,施药防治最为适宜。过早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过晚农药来不及被作物吸收,导致残留超标。
⑶掌握适当的用量
农药要有一定的用量才会有满意的防治效果,但并不是用量越大越好。首先,达到一定用量后,再增加用量,不会再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其次,留有少量的害虫对天敌种群的繁衍有利,将害虫“赶尽杀绝”并不可取;再次,绝大多数杀虫剂对害虫天敌有一定杀伤力,用量越大,使用浓度越高,杀伤力越大;最后,农药用量增加必然增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掌握使用剂量十分重要,不同农药有不同的使用剂量,同一种农药在不同防治时期用药量也不一样,而且各种农药对防治对象的用量都是经过技术部门试验后确定的,对选定的农药不可任意提高用药量,或增加使用次数,如果随意增加药量,不仅造成农药的浪费,还产生药害,导致作物特别是蔬菜农药残留。
但是害怕农药残留,采用减少药量的方法,又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为此在生产中首先应根据防治对象,选择最合适的农药品种,掌握防治的最佳用药时机;其次严格掌握农药使用标准,既保证防治效果,又降低了残留。
⑷采用恰当的用药方法
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法、烟雾法、熏蒸法、毒土法、土壤处理法、种子处理法、注射法、包扎法、毒饵法等农药使用方法,应该根据病虫草害的危害方式、发生部位和农药的特性来“灵活”选择,不可“千篇一律”。
如在作物地上部表面危害的,一般可采用喷雾、喷粉的方法;对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可采用土壤处理的方法;对通过种苗传播病虫害,可采用种苗处理的方法;一些内吸性好的药剂在用于防治果树等木本植物的病虫害时,可采用注射或包扎的方法;颗粒剂只能采用撒施的方法等。
⑸掌握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使用农药距离收获时的时间,不同农药由于其稳定性和使用量等的不同,都有不同间隔要求,间隔时期短,农药降解时间不够会造成残留超标。如防治麦蚜虫用50%的抗蚜威,每季最多使用2次,间隔期为15天左右。
⑹采用交替轮换用药
多次从复施用一种农药,不仅药效差,而且易导致病虫害对药物产生抗性。当病虫草害发生严重,需多次使用时,应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这样不仅避免和延缓抗性的产生,而且有效地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⑺采用科学的栽培措施
科学的栽培措施是减少农药用量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最有效措施。
一要选用抗病虫品种;二要合理轮作,减少土壤病虫积累;三要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清洁田园,合理灌溉施肥;四要采用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杀灭病菌;五要采用灯诱、味诱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如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灯光诱杀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及金龟子等害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专用性诱剂诱杀。
合理施用农药能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农药对农副产品和环境的污染,而不加节制地滥用农药,必然导致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