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加快推进医保基金收支决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合理确定分解总额控制指标,逐步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全部定点医疗机构。健全定点医疗机构额度分配协商机制,将单个医院总控变为地区总控,促进医疗机构之间有序竞争,解决定点医疗机构总额控制超标、地区总额费用超支问题。对连续超出控制指标的定点医疗机构,采取下达费用超支预警通知书、约谈院长、暂停拨款、年终按协议清算等方式,实行弹性结算。完善与总额控制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对超总额控制指标的医疗机构合理增加的工作量,可根据考核情况按协议约定给予补偿,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行。总额控制指标应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医疗机构等适当倾斜,制定过程按规定向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社会公开。
有条件的地区可积极探索将点数法与预算总额管理、按病种付费等相结合,逐步使用区域(或一定范围内)医保基金总额控制代替具体医疗机构总额控制。采取点数法的地区确定本区域(或一定范围内)医保基金总额控制指标后,不再细化明确各医疗机构的总额控制指标,而是将项目、病种、床日等各种医疗服务的价值以一定点数体现,年底根据各医疗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总点数以及地区医保基金支出预算指标,得出每个点的实际价值,按照各医疗机构实际点数付费。
(七)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措施。严格规范基本医保责任边界,基本医保重点保障符合“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原则的药品、医疗服务和基本服务设施相关费用。公共卫生费用、与疾病治疗无直接关系的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充分考虑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社会总体承受能力和参保人个人负担能力,坚持基本保障和责任分担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调整待遇政策。科学合理确定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的医保支付标准。
结合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落实和完善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保障措施,引导参保人员优先到基层首诊。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将符合规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共同分担。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合理引导双向转诊,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控费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守门人”作用。鼓励定点零售药店做好慢性病用药供应保障,患者可凭处方自由选择在医疗机构或到医疗机构外购药。
(八)协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相关改革。建立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医疗费用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规范和推动医务人员多点执业。建立医疗机构效率和费用信息公开机制,将费用、患者负担水平等指标定期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为参保人就医选择提供参考。
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建立以合理诊疗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建立医保医生管理制度,对医保医生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控制医疗费用、履行服务协议、提供医疗服务质量及参保人员评价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考核,并与其年度考核、工资待遇、职务职称晋升等挂钩,严禁医疗机构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住院等业务收入挂钩。
四、实施步骤
(一)改革准备(2017年10月—2018年6月)。各地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全省实现统一的疾病分类编码,规范病历和病案首页书写,制订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健全医保支付谈判协商机制。各地选择不少于100个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
(二)逐步推行(2018年7月—2019年6月)。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逐步推行以总额控制为基础、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和监督考核办法。健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三)全面开展(2019年7月—2020年6月)。全面推开医保智能监控,总额控制覆盖范围扩大到全部定点医疗机构。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医疗机构效率和费用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基本医保协议医师管理制度。规范和推动医务人员多点执业。
(四)评估完善(2020年7月—2020年12月)。加强不同地区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果交流,总结评估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既对改革前后医疗费用、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医保待遇水平、参保人员健康水平等进行纵向评估,又与周边地区、经济和医疗水平相似地区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评估为完善政策提供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保支付是基本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主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各地要高度认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在医改领导小组领导下,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协调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及相关领域改革,妥善做好政策衔接,发挥政策合力。省医改领导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政策指导和督促落实,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协同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二)切实抓好落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组织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制订相关配套措施。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立医疗机构效率和费用信息公开机制。省财政厅负责做好基金预算管理,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执行预算、费用结算的监督。省物价局负责加强对医疗机构收费行为的监管,适时规范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做好按病种收付费政策的衔接。
(三)做好政策宣传。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网络和新媒体等作用,广泛宣传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策略措施,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配合支付方式改革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政策培训和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争取广大医务人员和参保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政策平稳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