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农业快讯

滨州市政府室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6〕54号文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二)

2017年09月30日 09:33 来源:滨州市政府

四、积极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一)提高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对从事粮食种植面积50亩以上,果、菜、观光园、采摘园100亩左右,设施种植园50亩以上,种养结合1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进行重点扶持。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鼓励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农民等回乡创办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将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物流配送、粮食烘干等服务需求,通过全托管或订单托管等方式交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提高生产、储藏、销售各个环节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鼓励家庭农场领办合作社,具备条件的向公司制企业发展。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省、市、县三级联创活动,树立典型样板。推行家庭农场年报制度,健全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和监测制度。(市农业局、市工商局等负责)

(二)发挥农民合作社纽带作用。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监督管理和配套服务,逐级建立政府优先扶持目录,推进国家、省级、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探索建立合作社退出机制,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发展农产品储藏、运销及产地初加工,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和资金互助。加强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社务管理数字化、产品营销网络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式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等负责)

(三)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链建设、价值链提升、供应链管理,提升融合发展的带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复合式发展,拓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经营渠道。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贷款担保等方式,带动其他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加快上市融资。发展混合所有制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进集群集聚发展。支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种子企业,全程参与农业生产服务。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逐步建成体制完善、机制灵活、开放包容的现代市场经营主体。(市农业局牵头负责)

(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在重大动物疫病与病虫害防控、产品质量监管、土壤环境监测、农业技术指导与培训等方面搞好服务。支持国有商贸、供销、邮政、交通、烟草、粮油、金融等部门,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点和职能,在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以及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鼓励开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创新完善土地托管方式,加快发展农资供销、农机作业、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冷链物流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与农民共享收益的有机统一。以县(区)为单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活动,抓好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制定公益性服务指导目录和服务标准,推广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在质量检测、信用评估等领域,探索将适合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移交行业协会。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农机局、市供销社、市交通运输局、市烟草专卖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民政局等负责)

(五)突出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以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企业为重点,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支持县级供销社依托农资公司等组建农业服务公司,统筹推进县域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乡镇(街道)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到2018年,建立起覆盖全部涉农乡镇(街道)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的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推动社有企业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支持基层供销社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活动,推进为农服务协同体系建设,形成整体优势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合力。健全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连锁超市等流通网络,支持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产销直接对接模式,实现“以销定产、以销定量”。实施“供销社+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县级电子商务平台全覆盖,打造“前台多样化、中台模块化、后台一体化”的供销电商发展模式,鼓励政府有关部门综合、有效利用供销社电商平台,以信息和资本联结织成现代流通“一张网”,通过互联网整合农业生产、购销、加工、仓储物流、金融、社会化服务等,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市供销社牵头负责)

(六)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进入种苗繁育、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行业,设立经营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或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联合经营等方式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互联网+”、冷链物流等新型经营业态,进入农业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行业。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同等对待,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要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引导外资投向现代农业、农业装备、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领域,鼓励外资连锁超市与农企进行产销对接,进行定制化种植养殖。(市农业局、市委农工办、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服务业发展局、市旅游发展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等负责)

五、健全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一)发展多元合作方式。以产业链为利益联结基点,完善“1+N”等多种产业化经营形式,促进新型经营主体之间交叉渗透。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形成稳定购销关系,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并提供贷款担保和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通过劳动力、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建立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完善农民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农民合作社的交易量(额)返还比例不低于60%。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对村集体企业、门店房、构筑物及设备等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探索制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农用地基准地价,为农户土地入股或流转提供参考依据。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市农业局、市委农工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滨州银监分局等负责)

(二)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鼓励工商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到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种养业,通过捐赠、入股、结对帮扶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按照国家税收法律及有关规定,落实企业用于扶贫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等优惠政策。(市农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负责)

(三)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规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建立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原则上一次性流转面积不超过1万亩。按照流入方缴纳为主、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鼓励保险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积极介入农村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提供农业保险或融资担保。全面开展合同帮农活动,推广全市统一的涉农合同示范文本,依法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违法行为。探索工商资本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负面清单制度。(市农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人行滨州市中心支行、市工商局等负责)

(四)加强农村诚信体系建设。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健全完善全市征信系统,有效整合工商、税务、质监、环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及审判机关、中小金融机构信用信息,拓展农村经济主体信息采集面。探索将专业的信用服务有机嵌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信用评级机构的协同合作,共同研究制定符合全市农村经营主体特点、契合金融机构需求的评级(分)标准,将评级(分)结果纳入地方征信数据库,建立信用评级(分)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增强农村契约意识,引导农民自觉履行合同义务,对失信租赁农地企业通过“信用山东”官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向社会公示,并启动联合惩戒机制。(人行滨州市中心支行、市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六、着力构建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

(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山东省农业互联互通工程,有效实现农业、金融、信息、物流等产业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充分用好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向县(区)覆盖延伸,着力构建省市县三级支撑服务体系。推进“云农业科技园”建设,加快推广“互联网+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模式,为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户提供线上线下农技咨询、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农机服务推介及农村金融等公共服务。积极搭建农村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农村领域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农科驿站”建设。加强行政指导,提高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服务业发展局、市工商局等负责)

(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延伸服务触角,推广创新支付产品和服务,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推动涉农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充分利用各类债务融资工具,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挥好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增强其创新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引导其增加对农村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鼓励其因地制宜推广林权、大型农机具、畜禽活体、保险保单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逐步推开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探索设立涉农互助型保险组织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和新型农民创业基金,优先支持在“三农”领域投放资金多的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发展,鼓励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探索发展介于现货和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选择更多有优势或影响大的农林牧渔产品进行中远期交易试点。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根据国家安排,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和补充商业保险的覆盖面,鼓励保险业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准备金制度,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大型农机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鼓励开展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市金融办、人行滨州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滨州银监分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机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物价局、市服务业发展局等负责)

(三)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政策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丰富培养模式,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全覆盖。设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项扶持资金,鼓励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重点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学历教育。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团队建设,完善首席专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联动机制,实施“万名科技人员下乡”行动,探索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加大对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扶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鼓励在滨高等院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引导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举办创业大赛和各类创业服务活动,建立创业导师队伍,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鼓励支持创业载体服务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创业示范平台,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协助落实相关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各县(区)整合创建一批农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见习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符合条件的纳入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奖补范围。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科技局等负责)(四)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改造提升中低产田,落实耕地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全面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按照节水优先方针,大力发展管道化节水灌溉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集中供水率。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强变电站和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完善以新型城镇为中心,覆盖建制村、农村新型社区和较大自然村的公路网络,完善提升“村村通、村内通、街巷通”农村道路“三通”工程,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加快推进农村通信基站建设和光缆进村、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坚持用标准化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公共服务功能标准化、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化、长效管护机制标准化,全面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0%。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加快完善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完善乡村旅游的交通标识、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农工办、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服务业发展局、市旅游发展委、市文广新局、国网滨州市电力公司等负责)

(五)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传统手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实施符合当地条件、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扶持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扎实推进市内扶贫协作,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通过经济强县与脱贫任务重的县结对帮扶,开展产业扶贫合作。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市扶贫办、市农业局、市服务业发展局、市旅游发展委等负责)

七、切实强化工作高效推进机制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落实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小微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积极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引导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贷款投放,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信贷政策工具,加大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涉农企业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投入,严格落实中央财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在现行国家政策框架内,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新政府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农业信贷担保、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探索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的设施农业用地需求,提供积极保障。(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人行滨州市中心支行、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负责)

(二)积极开展试点示范。组织实施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指导试点示范县、乡、村,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等,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示范带动全市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服务业发展局、市旅游发展委等负责)

(三)落实政府责任。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健全工作责任分工,细化政策举措,建立责任落实、跟踪评价、监督考核、激励奖惩和工作推进机制。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部署,制定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四)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涉及范围广、部门多,要加强资源整合,推动政策集聚,定期会商重大事项,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部门职能,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督导落实,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效。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市政府。(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