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聚焦三农

山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之健康扶贫

2017年06月15日 10:01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推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加大对贫困地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服务体系。加强贫困地区疾控机构和传染病定点医院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防控力度,贫困地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规范预防接种管理,免费为贫困地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巩固和提高疫苗接种水平。加强结核病、布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强化牲畜免疫检疫等源头防控措施,有效遏制布病流行上升态势。加强贫困地区重点地方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降氟除砷改水工程建设,基本控制地方性氟、砷危害。加大贫困地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等慢性病防控。

强化农村爱国卫生。统筹治理贫困村环境卫生,加强垃圾、污水处理,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加快农村改厕步伐,科学防治病媒生物,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落实控烟措施,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到2020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63.23%;国家卫生城市比例提高到40%;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比例提高到5%;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95%以上;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达标排放的行政村达到全省行政村数量的10%。

推进乡村卫生机构建设。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利用中央和省级投入,以建立15-20分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圈为主要原则,实现贫困地区标准化卫生院(室)全覆盖。积极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预防保健的服务潜力和活力,让贫困人口享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医药服务,全省贫困县的143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建设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药特色诊疗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掌握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服务。

强化县级医疗能力建设。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远程医疗为核心,加快推进贫困县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每年为贫困县县级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重点支持县域内发病率和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五位的疾病病种对应科室的临床专科建设。到2020年,每个贫困县医院新增5项临床医疗新技术,每个贫困县至少有一所二甲医院,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依托省级优质康复资源,加强县医院和康复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能力。支持贫困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到2020年,100%的贫困县建成远程会诊系统并开展网络医疗服务,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

提升医院对口帮扶水平。建立省市县乡医院结对帮扶机制,全省三级医院都要与贫困县级医院、二级医院都要与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立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帮扶关系,让贫困地区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妇产科和儿科巡回医疗工作队,提升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医院薄弱专科能力建设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按照已建成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医疗联合体工作关系,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由三甲医院专家组成卫生计生扶贫工作队到吕梁山片区和燕山—太行山片区的贫困县医院,采取“顶岗式”的帮扶办法,进行医疗管理、护理管理、重点学科工作指导,快速提升特困连片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县医院管理能力、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依托“三支一扶”计划,每年为贫困地区招聘一定数量的支医大学生。“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向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贫困地区县、乡医务人员至少接受一次专业轮训,为贫困地区遴选培养5000名适宜技术人才。深化订单定向人才培养,依托省内医学院校,落实编制岗位,继续招收本土生源,实施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每年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定向免费培养50名从事全科医疗的医学本科毕业生。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以及免费安排农村卫生人员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适宜技术、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政策机制,继续落实城市医师晋升职称前服务基层的政策。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培养、评选奖励政策,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薪酬待遇方面给予倾斜。

专栏11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1.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改善集中连片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生活设施条件,推进贫困县校园环境、文化、教育信息化建设。

2.基础教育扶贫。支持58个贫困县每个乡镇办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入园给予支持。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在对小学、初中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高中阶段学杂费。

3.高等教育扶贫。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中职中技、高等职(专)业学生25万人。对考入高等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应助尽助。免除贫困学生中等教育学费并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补助,连续补助2年。提高省属重点高校在58个贫困县本科定向招生比例。

4.城乡教师交流和对口支援。支持优秀校长、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支持“三区”人才支持教师专项计划,支持乡镇及以下学校实施特岗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组织88所省级示范高中和58所重点、骨干职业院校对口帮扶贫困县。

5.科技扶贫。支持贫困县建设5个县级、1个乡镇级、14个村级的科技脱贫示范工程样板;建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e站1000个,推广转化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100项;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000名,深入全省58个贫困县,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每年培养100名高级乡土人才,承接区域技术转化应用;构建分层培训体系,年集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200人次,年集中培训贫困户1000人次,年现场培训贫困户10000人次以上;建设高质量科普示范基地40个、科普服务点200个。

6.农机扶贫。在贫困县中支持创建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6个,筛选和确定一批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乡和示范村。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强化贫困县农机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

7.文化扶贫。新建县级标准化公共图书馆17个,改扩建3个;引导新建县级标准化文化馆18个,改扩建5个。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412个。实施戏曲进农村,确保贫困地区每个村每年能看一场戏。推出100部以上以脱贫攻坚为背景的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优秀作品,适时组织专题会演;力争推出1-2部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扶贫题材舞台剧,进行巡演。增配数字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实现15套电视节目、15套广播节目在贫困县无线数字化覆盖。基本实现互联网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每年选派768名文化人才到贫困县提供文化服务,接收36名贫困县优秀文化专业人才到省直文化单位挂职研修。

8.互联网+扶贫。构建扶贫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贫困村“三网融合”,宽带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

9.医疗“绿色通道”扶贫。支持医疗机构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免除贫困人口在省内新农合定点医院普通门诊挂号费;贫困人口孕产妇在县域内实现免费住院分娩,并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20种大病的新农合补偿比例提高到70%;免费为5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体检。

10.妇幼卫生健康扶贫。免费为贫困地区儿童发放营养包,免费为新生儿开展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适龄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将乳腺癌检查项目向贫困地区适龄农村妇女倾斜,2017年底市县两级基本建成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11.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标准化卫生院,50%乡镇卫生院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供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推进贫困县县医院建设。

12.卫生队伍培养。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岗计划,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2名以上;为贫困地区培养5000名以上卫生适宜人才,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定向免费培养250名医学本科生。支持省市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定期驻点帮扶。开展“组团式”精准帮扶,组织三甲医院专家到贫困县医院兼职任职。提高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乡村医生缴费补助和老年乡村医生退养补助标准。

第十章实施社会力量帮扶工程,汇聚万众合力精准扶贫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兴友善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挖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扶贫开发的巨大潜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企业产业扶贫

完善扶贫激励政策。以市场为导向,支持各类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实施企业扶贫行动,促进企业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建立社会扶贫公益企业认定制度,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国企产业扶贫。省属企业重点围绕现代特色农业、规模养殖、中药材种植加工、农产品加工、光伏产业、旅游开发、矿山矿区综合治理、物流贸易、社会化协作配套工程、“互联网+”十条路径,实施“3451”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即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循环养殖园区、现代农业电商物流园区等“三类园区”;打造“四大基地”,即依托潞安集团建设油用牡丹种植加工基地,依托国新能源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饮片加工生产基地,依托汾酒集团建设原粮种植基地,依托太钢建设万亩油松苗圃基地;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积极参与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扎实推进矿山矿区综合治理工程、有序推进社会化协作配套工程等“五大工程”;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培育一批高端农产品加工企业,培养一批在全国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带动贫困村2000个。

民企产业扶贫。支持民营企业联系贫困村和贫困户,完善企业带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企业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结对发展,支持其在贫困地区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特色产品加工,构建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到户”扶贫行动,动员全省1000家以上民营企业帮扶1000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

新型经营主体扶贫。培育壮大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其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增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组织模式,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二、社会力量扶贫

社会各界合力扶贫。组织开展共青团“双心双实工程”脱贫攻坚行动,以全省58个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青年为重点,以吕梁山、太行山两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主战场,聚集产业、教育、人才、公益、就业五大领域,动员团员青年到贫困地区投身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山西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三晋巾帼脱贫行动”,以58个贫困县为重点区域,以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为重点对象,以贫困妇女增收致富为核心,实施巾帼扶志脱贫、巾帼电商脱贫、巾帼旅游脱贫、巾帼巧手脱贫、巾帼家政脱贫、巾帼示范脱贫、巾帼爱心脱贫七项措施,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扶持贫困妇女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帮助贫困妇女摆脱贫困,共享发展成果。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成员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组织民主专业人士围绕脱贫攻坚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调研活动,为脱贫攻坚建言献策。引导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参与产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合力推进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组织公益扶贫。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扶贫资金募集、扶贫项目实施、教育培训、调查研究、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专业人才支持、扶贫募捐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积极为社会组织开展扶贫活动提供服务,引导其参与到社会扶贫资源动员、配置和使用等环节。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承担扶贫项目实施、政策调研、项目评估等任务。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各类慈善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一批信誉好、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业绩突出的枢纽型社会扶贫组织,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重点培育一批精准度高、参与度广、社会效益好的公益项目,打造光彩事业扶贫品牌。

社会群体爱心扶贫。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引导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引导动员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向结对帮扶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助学、助教、助老、助残、助医等,畅通社会各阶层交流交融、互帮互助渠道。开展扶贫体验活动,引导爱心人士就近就地赴贫困农家送温暖;引导大中小学学生积极参加扶贫实践活动;鼓励社区、学校、商场、超市等设立捐助站,方便居民捐资或捐赠闲置物品;支持开展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展、义赛等活动,拓宽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渠道。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为贫困地区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推广、文化下乡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三、结对帮扶和扶贫协作

干部驻村精准帮扶。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工作,建立完善“两包三到”精准帮扶联动机制,实行单位包村、领导包带和工作队到村、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推动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对象精准对接。因村派人,因户施策,帮助每个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帮助包扶村开发优势产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转移就业,帮助群众增产增收。建立干部驻村帮扶考核评价机制,量化考核指标,实施年度考核。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积极推进中央单位(企业)在我省老区重点县开展百县万村活动。继续推进各级机关与贫困户结对帮扶行动。

发达地区协作帮扶。全力配合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在我省开展片区攻坚和定点帮扶工作。积极推进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扶贫协作,开展多层次经贸洽谈或招商活动,坚持市场导向、优势互补,吸引发达地区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谋求既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又能拓展东部产业发展空间的合作方式。把人才培养作为主要切入点,与扶贫协作方互派干部挂职交流,选派技术人员和领军人才到发达地区顶岗培训,学习交流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广泛动员发达地区社会各界以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我省扶贫攻坚。争取省外经济强市(县)与我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结对协作帮扶,支持省内有条件的市健全协作机制,组织开展“富帮穷”活动,启动经济强县和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发挥其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带动贫困县、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共同发展。

供销联社入股帮扶。组织省市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5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和社有企业,开展“百社万户”精准扶贫行动,对1.1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帮助其脱贫致富。由社有企业、基层社牵头领办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更多区域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金、资产、土地、劳动等入股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引领和带动贫困户农民实施“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走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信息化营销的发展路径,初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驻晋部队定点帮扶。军级单位集中人力、装备优势和可用资源,帮助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完成1-2项有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基本建设项目。师级单位帮扶1个贫困乡镇,指导乡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农业基地,扶持成立农民合作社,协助完成区域性环境整治、安全饮水等工程项目。旅团级单位以贫困村作为帮扶定点村,帮扶贫困农户发展致富产业,协助村庄整修硬化道路、铺设给水管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资金、物资等方面主动帮扶困难老党员、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及在校的贫困生。

四、国际扶贫协作

加强国际扶贫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