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2014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的试点市。农村土地流转后,改变了原来单个家庭生产模式,农业规模经营渐成趋势。据调查,全市流转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11户,流转面积1.87万亩,占流转耕地的36%。以下是资兴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及相关措施:
一、资兴市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资兴市辖20个乡镇(街道),260个行政村,7.71万农户,农业人口23.81万,耕地面积2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01亩。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强化引导,注重规范,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流转面积不断扩大。截止2014年6月底,全市农村土地(不包括林地)流转面积7.43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5.11万亩,养殖水面流转面积1.62万亩,四荒地及其它流转面积0.7万亩,涉及农户1.43万户,流转面积占承包耕地面积的31%,比郴州市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二是流转方式不断多样。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方法,土地流转方式从过去的农户间代耕代作为主发展到以转包、出租、入股、反租倒包、土地信托等为主的多种方式。其中:转包0.77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15%,入股0.23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5%,出租3.98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78%。三是流转领域不断拓宽。为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我市积极引导农民从单一的耕地流转,发展到耕地、林地、旱土、四荒地、水面等多领域流转。到目前为止,全市流转耕地5.11万亩、林地10.69万亩、养殖水面1.62万亩、四荒地及其它流转面积0.7万亩。四是流转经营主体不断增加。通过宣传引导,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土地信托公司等市场经营主体已成为土地流转“主力军”。据统计,我市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土地信托公司参与流转的土地达3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0.4%。
二、资兴市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后,改变了原来单个家庭生产模式,农业规模经营渐成趋势。据调查,全市流转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11户,流转面积1.87万亩,占流转耕地的36%。如三都镇种植大户唐德龙流转土地210余亩、蓼江镇刘根文流转土地310余亩从事水稻规模种植,实行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全市水稻、茶叶、油茶、东江鱼、牲猪、蔬菜、水果、制种等优势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多个规模经营、特色突出的种植、养殖专业生产区,为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调强作出了示范。如东江街道龙泉村、文昌村等村组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引进了瑞利农业科技、绿景生态农业等6家公司,“双溪洞休闲农业示范区”已见成效;资兴市兴农土地信托公司租赁七里镇柏树村农户土地1247亩,通过信托流转形成了蔬菜种植示范区。
(三)增加了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增加了农民土地租金收入。据调查,在2010年前,农民出租耕地几乎不要租金,甚至个别农户为使耕地不抛荒倒贴化肥让人代耕。通过近几年的宣传、推动,现在我市每亩土地流转能增加农民土地租金收入100元-550元不等,且定期上涨,增加了土地收益;二是增加了农民务工收入。土地流转进一步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农村青壮劳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创业,培育了新的创业群体和劳务大军,农户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一部分年纪大、妇女及少部分不愿外出务工的农民,土地流转后,到土地流转企业务工,学习种养专业技术,实现了就近就业。如蓼江镇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流转土地1.2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0%,全镇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人均务工收入3万元,比在家务农人员收入高2倍。
(四)激活了农村发展潜力
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后,部分土地经营主体运用新理念、引进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挖掘了土地潜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闲田”逐渐变成了“香饽饽”。如资兴四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租赁程水镇柘木村土地3000亩,引进先进养殖、种植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在牲猪、水产养殖和有机水稻、有机蔬果种植等方面打造现代庄园经济亮点,不仅让“荒芜”的土地增值,还可以培育一批职业农民,实现农民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