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土地快讯

《河南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豫政办 〔2016〕134号

2016年08月25日 08:51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点击量:0

记者从省地震局获悉,《河南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省各地将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

豫政办 〔2016〕134号

《河南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豫政办 〔2016〕134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3日

河南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

防震减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提升我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和《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我省境内分布着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兰断裂带、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带、秦岭北麓断裂带(东段)等一系列活动构造带,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曾发生过6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十二五”期间,在中国地震局的正确指导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我省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主要进展。

1.地震监测预报方面。我省初步建成了包含63个测震台站、36个前兆台站、18个强震动台站的地震监测台网,全省大部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2.0级,12分钟内能够完成地震速报,地震监测效能显著提升。震情跟踪会商、异常落实、预测预报意见处理机制改革有效推进,开展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地震危险区短临跟踪专项工作,加强区域联防,提升了地震预测预报能力。

2.震害防御方面。地震安全基础探测工作稳步推进,郑州、新乡、安阳等7个省辖市开展了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濮阳县、长垣县等6个县(市、区)开展了地震小区划工作。全省地震构造编图工作顺利开展。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学校建设日趋规范,已创建6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97所省级和500所市、县级科普示范学校。

3.应急救援方面。组建了2支省级地震灾害救援队,提升了队伍应急响应能力。建成各类应急避险避难场所66处,包括9处Ⅰ类和10处Ⅱ类避险避难场所。建成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省级应急指挥平台。市、县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形成了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全覆盖、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合理规划的良好布局。

(二)存在问题。目前,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还不能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建设相对滞后,地震前兆台站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匀。地震预测方法研究及数据深度挖掘能力有待加强,预报成果产出缺乏基础支撑。全省地震安全基础探测工作发展不均衡。农村地区建筑物抗震性能整体较差的局面亟待改善。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率不高。县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尚不健全。地震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有待加强。缺乏地震应急救援专业训练基地,应急避难场所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需求分析。“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化”同步发展为途径,以深入实施我省四大国家战略规划为抓手,以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关键,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防震减灾作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国24个重点监视防御区中有2个涉及我省,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地震烈度7度以上高烈度区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我省中原城市群部分区域、米字型高铁、大型基础设施、部分农村民居及城市老旧建筑面临潜在的地震灾害风险,地震安全需求迫切。在当前震情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更大挑战。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坚持防震减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完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提高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优质地震安全服务和保障。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各地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防震减灾总体能力达到中部省份领先水平。全省地震监测预测预报能力明显提升,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系统;开展全省地震构造探查研究,大幅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一)提供全省范围内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秒级地震预警服务。震后1—2分钟内向社会发布地震速报信息。破坏性地震震后60分钟内提供地震灾情初步研判、预评估结果和应急处置方案,2—10小时内提供极重灾区初步范围人员搜救重点区域及灾情动态预评估结果,10—24小时内提供现场灾情报告和救援指引图。

(二)地震监测能力达到全省范围ML2.0级以上,定位精度优于5千米。查明全省省辖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主要城市的地震构造背景,为我省城乡规划、国土利用、城镇建设及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建设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和全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强化地震灾情获取能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地震危险区社会公众基本具备自救互救能力。

(三)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和示范社区。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示范县、示范社区和示范企业。防震减灾知识的社会公众普及率显著提高。

四、主要任务

围绕规划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城乡抗震设防和地震应急救援三大能力,推进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支撑。

(一)提升地震速报预警与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河南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为社会公众、生命线工程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快速提供地震烈度速报、预警和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推进地震观象台和区域地震监测预报中心建设,加密和强化地球物理场综合观测,优化地震观测技术和台网布局。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和分析研判,推进会商机制改革,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

(二)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震构造探查,尤其是对重点地区、重点城市及其附近的主要断裂开展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建设全省地震构造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构造数据信息查询、服务与维护。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示范县、示范社区和示范企业。全面落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三)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推进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一案三制”(应急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加强应急准备、灾情收集、快速响应、灾情发布公众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一体化应急联动协同技术机制和技术系统,强化系统的机动指挥能力、多手段集成能力、灾情准确判断能力、应急对策生成能力、全天候应急通讯能力。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完善地震应急救援装备保障系统。

(四)推进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地震预警相关法规,加快地震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制定防震减灾责任清单,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防震减灾职责。建立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机制。强化基层防震减灾工作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建设。

(五)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活断层分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区划图、地震动小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灾害情景构建等地震风险与应急准备信息服务。提供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紧急处置等预警信息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六)强化信息化支撑水平。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和省政府综合应急信息平台与防震减灾业务的融合和应用,建设河南省防震减灾大数据云中心,升级改造信息基础设施,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提高防震减灾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在数据共享、各级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应用。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