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2016年08月12日 14:32来源:甘肃人民政府网点击量:0

8月3日,甘肃省政府下发《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每个市州至少建成1所地市级中医类医院,每个县市区原则上建成1所县级中医类医院。100%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中药房,60%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儿科、中医妇科。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摄图

甘政办发〔2016〕12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推进健康甘肃建设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推进我省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健康甘肃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27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卫生和人口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102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十二五”期间中医药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制和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及对外交流等整体推进,“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发展指标任务全面完成。

——中医药发展体系不断健全。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0〕32号),制定了50多项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的1000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3200万元,中医床位补助提高到西医床位补助的15倍,医保和新农合中医药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中医药深度参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显著。100%的市州在卫生计生委设立中医处(科),85%的县市区在卫生计生委设立了中医科(股),各县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控机构成立中医管理科。新建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11家市、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55家县级中医医院。截止“十二五”末,全省共有中医医疗机构136家(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41家),开放中医床位24940张。原甘肃中医学院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并获国家学位办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甘肃中医学校和省卫校联合升格为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中医药教育办学的层次和规模显著提升。

——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累计建成95家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其中6家达到三级以上,63家达到二级甲等,10家达到二级乙等。全省中医医院诊疗总人次占医院诊疗总人次的比例从2011年的216%上升到2015年的244%;出院人次占总出院人次的比例从2011年的216%上升到2015年的223%。全省90%以上的综合医院、96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2%的乡镇卫生院、7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建成28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9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38个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或示范县市区。建成1个省级、47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建成9所中医特色妇幼保健机构、360个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级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基地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29个、全省骨伤临床中心1个、全省针灸临床中心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46个、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61个。

——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全省乡镇卫生院招录5000余名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开展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首批全省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3097名继承人顺利出师,第二批2822名继承人正在培养。广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累计举办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普通班70期,培养实用性人才3600多名,举办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研究生班7期,累计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317名。将2145名具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人员纳入乡村医生队伍进行管理。累计评选出199名省级名中医、335名基层(乡村)名中医和38个“中医世家”。全省中医从业人员达到27235人,占全省卫生人员的19%。

——中医药科研稳步推进。累计建成3个公立中医药(含民族医药)科研机构、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建成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获批省部级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5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8项),争取科研经费14亿元。省级投入1043万元,资助科研课题412项。取得中医药授权专利37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31项。评选出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150项。

——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在全国率先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将中医药纳入健康体检、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等各个领域和环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健康教育所或在计生服务站加挂健康教育所牌子,各乡镇在计生服务站加挂健康教育所牌子。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科,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托幼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医疗机构和餐饮服务单位提供药膳。中医药在高血压、糖尿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以及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突发公共事件卫生紧急医疗救援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和独特优势。

——中医药文化有效弘扬。皇甫谧、岐伯文化园分别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师承教育基地。省、市、县级有关媒体开辟“卫生与健康”科普宣传专栏。拍摄了“医祖岐伯”、“皇甫谧”等多部影视、戏剧作品。出版了《中医启蒙读物》、《民间单验方》等300多种中医读物。实施“村级三件事”工程,为全省450万城乡居民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手册》和“健康保健工具包”并开展相关使用技术培训,村村建成健康文化墙,村医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沙龙”。动员1万多名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腾讯和新浪开微博,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大部分县建立了村医中医微信群,开展中医药知识辅导讲座。

——中医药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截止“十二五”末,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8万亩,产量约100万吨,较2010年分别增长539%和923%。中药材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规模以上陇药企业达97家,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较2010年分别增长139%和143%,年销售收入过亿的企业由2010年的10户增加到19户,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约80万吨,年周转量达到100万吨以上。陇东南地区被国家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制定下发了《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旅游局关于印发〈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规划纲要〉的通知》(甘卫中发〔2013〕289号)、《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甘旅领发〔2014〕3号),研究推出了3条中医养生旅游精品线路,在敦煌、庆城等市县建设5个中医养生旅游生态园,中医药与健康养老、药膳推广、文化宣传、种植养殖、保健产品研发等产业逐渐融合发展。我省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在马达加斯加、新西兰等7国挂牌成立岐黄中医学院,在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等3国成立中医中心。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相关国家开展了中药产品注册和出口工作。

——民族医药工作扎实推进。加强我省9家藏医院内涵建设,在全省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推广使用藏医药服务。新增了32项藏医药服务项目。开展省级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委托青海对我省藏医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对90种疗效确切的藏药制剂全省调配使用。培育建设了2个国家级、8个省级藏医药重点专科。

第二章 机遇和挑战

随着“健康中国”、“健康甘肃”战略的实施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的下发执行,中医药发展的起点更高、位置更重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走有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国家陇东南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中药产业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提质增效,迫切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绿色生态、原创优势、促进消费作用明显的特点。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迫切需要传承、普及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强化我省对外交流与合作,迫切需要以中医药为抓手,进一步拓展交流和贸易范围、增强国际竞争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同样迫切需要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潜力和活力。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中医药发展的能力提升推进期、健康服务拓展期、参与医改攻坚期和政策机遇叠加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全省中医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中医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财政投入不足,中医药继承创新、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科研发展创新动力不足;中医药人才队伍对事业发展的支撑不够,高层次人才不足,基层人员短缺;中药材品种质量退化,资源利用效率低;中药材资源大省、产业小省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现代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等。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和中西医并重方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推进继承创新和振兴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完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目标,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中医药在促进甘肃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为推进健康甘肃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中医药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更好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二)抢抓机遇、继承创新。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机遇,把继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坚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

(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统筹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全面发展,促进中医药与旅游、养老等健康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四)以人为本、服务惠民。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