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土地政策>征地补偿

安徽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上)(2)

2016年08月05日 10:43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局

(八)强化重要矿产资源保障

加强重要矿产资源保护。逐步探索优势矿种勘查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模式。建立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动态调整机制,有效保护和总量调控我省优势矿产资源。

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准入管理。全面落实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制定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资金投入、资源利用效率等准入门槛。对暂不能综合开发或综合利用的矿产及尾矿资源,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合理利用的资源明确开发准入条件,严格限制开发。

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实施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用信息公示制度。

(九)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分类推进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四大体系”建设。加强地质遗迹、矿山遗迹和古生物化石保护,完善管理体制。指导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完善地质公园规划,到2020年新审查批准省级地质公园1-2处。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等。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推进“矿山复绿”行动,加快“三线三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大采煤塌陷区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

四、合理优化国土资源开发利用

(十)构建协调有序开发利用格局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全面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科学编制实施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积极参与省级空间规划研究工作,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合理引导乡村建设集约用地。适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优化国土开发利用布局。以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加强产业与用地的空间协同。逐步完善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与人口城镇化相匹配、与节约集约用地相挂钩的土地政策体系,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合理布局。优化调整矿产勘查开发布局,加快优势资源转化,深化矿业转型升级,促进上游资源开发和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全力保障调转促计划实施

加强建设用地计划管理。落实用地计划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三年滚动编制,按年度下达考核调整。探索建立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机制,完善土地跟着项目走机制,优先安排民生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和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单列用地计划指标用于扶贫开发、保障性住房、农民建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助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厂房等。逐步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合理调整工业用地比例。

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落实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政策。探索创新用地模式,试点实行弹性出让年限以及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方式。完善用地政策,引导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退出、转产和兼并重组。

规范实施土地储备。适时修订《安徽省国有土地储备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行为,合理确定土地储备规模,调整土地储备筹资方式,规范土地储备资金使用,推动土地储备政府采购。通过规范实施土地储备,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和土地融资的能力。

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为抓手、省级整装勘查区为依托、重点勘查区为支撑,兼顾其它地区,加快推进整装勘查区、重点区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充分发挥地勘基金对地质找矿的社会投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和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找矿工作。

推进矿产资源优化配置。落实产业政策,合理控制资源开采总量,从严把关产能过剩类矿产开采,总量控制传统优势矿产和战略性新兴矿产,鼓励性勘查开采紧缺矿产。积极推进新区矿产勘查,提交大中型矿产地20-30处。强化特定矿种和优势特色矿种储备。配合钢铁、煤炭等去产能工作,及时调整矿业权管理政策,严控煤炭钢铁项目土地供应。

(十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转型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展皖江示范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有序推进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加强长江岸线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落实巢湖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支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的省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

推进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规范设施农用地使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加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推进国家级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推动大黄山国家公园建设。有效落实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新增用地需要,重点保障旅游、养老等产业用地,以及交通、水利和能源等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用地。积极支持利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发展旅游项目,依法实行旅游业用地分类管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推进自然资源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地质灾害预警与治理。

促进皖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全力保障交通、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用地。整合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建设。

助力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建设。重点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推进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推动建设高水平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大平台。开展环巢湖生态景观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

(十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乡土地配置,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地方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相关权益。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各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农民自愿投资投劳。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低效闲置资源。

(十四)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加大国土领域政策支持力度。优先保障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加大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增减挂钩指标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实行项目区分别管理。积极推进光伏扶贫政策,鼓励使用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发展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拉动效应,合理调整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提高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地方留成比例。

加大国土领域基础工程实施力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重点推进粮食生产大县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勘探开发大别山区铁矿、钼矿和水泥建材等优势矿产资源。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工矿废弃地治理工程,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对贫困地区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有效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五、深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十五)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从严审核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对节约集约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方,逐步减少新增用地规模。

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强度。落实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的目标要求。探索开展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和效益考核,依据区域人口密度、二三产业产值、产业结构、税收等指标和建设用地结构、总量的变化,提出控制标准。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制定双控行动方案,分解落实指标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考核,将双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十六)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继续实施“去存量调结构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引导僵尸企业用地加速重组。探索建立以补充量定新增量、以压增量倒逼存量挖潜的建设用地流量管理机制。

大力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开展闲置土地处置专项行动,通过挂牌督办、政绩考核、约谈问责、用地限批、指标扣减等手段,确保闲置土地处置到位。加大出让合同实施监督管理,建立有效防范闲置土地机制。

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制定低效用地认定及处置办法,探索完善存量建设用地利用和管理制度,有序引导低效用地逐步退出。按照明晰产权、统筹规划、利益共享、规范运作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协商收回、收购储备、调整用途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

(十七)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监管机制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严格执行《安徽省土地使用标准》,《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凡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土地审批和供地手续。加强土地使用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

加强节地考核评价与监管考核。全面推进无标准和超标准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持续开展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下降目标考核。持续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长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的开发园区,暂停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完成试点城市建设用地初始评价,有序推进年度更新。全面落实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及执法督察。

推广节地新技术和新模式。总结推广应用重点城市、重点领域和重要地类的节地技术和模式。探索完善用地取得、供地方式、土地价格等激励机制,鼓励土地立体开发、邻近开发(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和用地升级,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持续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十八)提升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落实储量评审备案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矿产资源保护程度和可持续供给能力。实施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实行露天采石矿山新设与关闭数量挂钩制度。严禁大矿小开,严格执行矿山设计最低开采规模准入管理制度。

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示范推广。对资源利用效率高、技术先进、实施综合勘查开采的矿山企业,加大国土资源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积极推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适用先进技术,提高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总结我省“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经验。探索安徽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和激励措施,引导、鼓励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推进规划设计和建设,生产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改造升级。

六、深化国土资源领域改革

(十九)完善国土资源管理方式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做到放管结合。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执行受理单制度和办理时限承诺制。逐步建设“互联网+国土资源服务平台”,推行并联式网上会审,提高审批效率。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行政审批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

加强国土资源领域信用建设。制定国土资源市场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公开、使用和约束管理制度。建立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管理,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相通,省、市、县国土资源系统相连的国土资源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平台。2016年开展国土资源市场信用管理试点;2017年对包括土地市场信用、矿业权市场信用、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国土资源中介服务市场信用和国土资源工程项目市场实行信用管理;2020年,全省国土资源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和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基本完善,国土资源社会信用产品应用到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当中,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制度全面发挥作用,推动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二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紧紧抓住金寨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契机,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宅基地取得、审批、使用、流转及退出制度,适时在全省推广。探索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推行农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区域户有所居的多种实现形式。按照国家规定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

(二十一)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稳妥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依据国家规定制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办法,清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

(二十二)深化耕地管护制度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在保持现行法律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前提下,按照“谁投入、谁受益”原则,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试点。按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建设性补偿的机制,探索建立对履行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建设义务的地方政府的奖励机制和对农民的直接补偿机制。

创建土地整治管理新机制。在土地规划和技术规范引导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申报、实施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在规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运行的基础上,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撬动“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协调发展新途径。探索建立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制度。建立由省级统一管理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储备库和有偿调剂交易平台,确保指标交易收益在国家、改造者、土地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

(二十三)深化土地资源市场配置

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稳步推进芜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探索建立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分阶段出让、弹性出让等多途径、多方式的市场供应体系。鼓励工业用地整体转让、分割转让和出租。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入股、联营等合法方式与其他市场主体联办工业企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二十四)推进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逐步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矿业规律的探矿权采矿权取得方式。积极开展矿业权转让、矿山土地使用权流转、矿山企业产权重组等改革。调整投资收益和矿产资源权益分配关系,探索资源收益分配与矿政管理效能挂钩机制。健全矿产资源补偿费与储量消耗挂钩机制。

文章下接:安徽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下)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