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聚焦三农

《吉林省农业服务业发展攻坚“十项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2016年08月01日 15:51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问:这次在“十项行动”中,提出将在我省部分地区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农技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请问在哪些具体领域进行改革试点,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实施改革试点任务?

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服务组织承担农业公益性服务,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支撑方式。这次我省准备首批在德惠、舒兰、双辽、前郭和敦化等五个县(市)开展政府购买农技服务试点工作。

重点考虑在农业生产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领域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在全程服务农业生产方面,主要是通过从种到收最后销售的包保和托管的方式进行全程农技服务。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和突发病虫害应急防控方面,鼓励农技人员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公司、农药机械生产企业,以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控为主要合作形式,同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技术和现有资源共享,共同推动绿色高效防控工作。

为推进试点工作,准备主要采取3种途径:一个是,培育新型农技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合作社、协会、种植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成为农技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力量,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新需求。强化农业技术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植物保护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鼓励农技推广机构、农技推广人员积极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生产服务,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推动合作社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促进农技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再一个是,探索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主要是创新农技社会化服务方式和手段,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服务。探索通过组建专业化服务公司、鼓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自愿参与、共享现有相关服务手段条件等,与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平等参与与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搭建区域性农技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等新型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农技信息化服务,实现公益性和有偿服务的融合。第三个是,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抓紧研究制订农技社会化服务业发展规划,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市场化的农技服务业发展,争取和用好已出台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各项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投资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手段,加大对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持。扩大农技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农业项目的范围,由农业和涉农部门牵头实施的生产性、建设性项目,按照一定比例,通过社会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交由社会化服务机构承担实施,倾斜安排项目和资金。

问:这次攻坚行动对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重大项目支持?

答:目前,我省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正处于发展壮大期,抚松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被农业部批准为部省共建国家级大市场,洮南杂粮杂豆市场、三井子杂粮市场、梅河口果仁市场、黄松甸食用菌市场等区域性产地市场在国内也很有影响力。在这次攻坚行动中,省里准备重点通过政府立项支持、引入社会工商资本参与的方式,在长春市筹建一个超国家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将这个大市场培育建设成为能够代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同时,参照部省共建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市场的做法,通过省市共建、县市共建的途径,重点培育一批示范性的区域性市场和田头(村头)市场,有关地方政府重点在市场税收、用电、用水、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市场秩序维护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此外,我们还将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投入”的产地市场建设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采取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政府投资入股或资本金注入等方式,增加对市场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市场主体通过资本金注入、股份制改造、企业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对市场基础设计的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投入产地市场建设。鼓励市场主体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质押制度,为经销商、经纪人提供担保、抵押和小额短期贷款,帮助扩大经营范围,提高营销能力。按照“谁投入、谁获益”的原则,鼓励支持社会工商资本参与市场建设。

问:今年,我省将实现主要畜种无疫区公共品牌全省覆盖,在“十项行动”中将具体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

答:我们要着力培育吉林猪牛羊肉免疫无口蹄疫区国内公共品牌,首要的一步就是启动免疫无口蹄疫区评估认证工作。2014年,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开展以来,各级政府及所属兽医工作机构,以及发改、财政、林业、交通、环保等部门,通力配合,扎实工作,合力攻坚,此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今年,全省上下正在全力以赴开展无疫区国家认证准备工作,力争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下一步培育无疫区公共品牌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策略。依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3〕7号)和国家关于强化无疫区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区域化管理制度。二是全面完善政策、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吉林省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实施意见》的战略功能,认真研究制定促进无疫区公共品牌培育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三是综合运用好社会管理手段。利用新闻发布会、学术交流会、动物卫生风险状况评估等活动,引导非政府组织、企业、养殖者、消费者共同参与此项工作,发挥他们各自在资本运作、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起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培育工作体系。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公共宣传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无疫区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普及无疫区建设的目的意义、基本知识,扩大群众知晓率。

问: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阵地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当前,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功能性配套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依旧是制约我省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请问在“十项行动”中对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有哪些实际举措?

答:近年来,我省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措施,比如,去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快递下乡”、开展全国农村电商试点等。下步,重点是:一是搭建两套电商服务体系。以开犁网(省级电商平台)为核心,县级电商运营中心为桥梁,村级电商服务站为节点,搭建电商服务体系,提供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等电商服务,提供农技指导、产品溯源、价格行情等信息服务;整合各类资源,配套应用开犁ERP、TMS系统,建立县域以下实际应用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店铺精细化运营,仓库规范化管理,物流、订单实时跟踪与配送,解决电商进村入户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问题。二是开展三类培训。针对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电商发展宏观培训,让县乡村各级职能部门重视起来;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返乡大学生等开展电商实操培训,让卖家店铺运营起来;针对服务站负责人及周边农民开展电商应用培训,让广大农民使用起来,真正实现足不出村享受到电商带来的实惠与便捷,进而解决电商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实操型、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

问:近年来,我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运营逐步规范,作用日益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新型经营主体确实存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等问题。请问在“十项行动”中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5项措施:一是落实政策支持。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省级各有关单位搞好对接和互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争实现财政资金投入增长,通过奖补、贴息等方式扩大新型经营主体积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促进其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全省每年用于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资金为2300万元。三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自身条件,立足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商标,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引导合作社树立精品、诚信意识,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品牌效益,形成竞争优势。四是开展示范建设。按照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每个县(市、区)每年各培育10家左右县级示范社或家庭农场,各设区市从县级示范社中每年择优培育50-100家市级示范社或家庭农场,省2年从市级示范社或家庭农场中择优培育500家纳入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或家庭农场名录,作为申报各级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和培育示范社的基本条件。这将有效地提高新型经营主体自我规范的积极性。五是优化发展环境。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律和政策措施,优化舆论环境。维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加强对农民负担等各种软环境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问:2月14日,省委巴音朝鲁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使“卫星+”成为我省服务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标志性产品。去年我省成功发射了“吉林一号”卫星,请问“吉林一号”卫星在对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化水平将有哪些重大作用?

答:“吉林一号”卫星组星包括1颗光学遥感卫星、2颗视频卫星和1颗技术验证卫星,工作轨道均为高约65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地面像元分辨率为全色0.72米、多光谱2.88米,可为国土资源监测、土地测绘、矿产资源开发、智慧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监测、农业估产、林业资源普查、生态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公共应急卫生等领域提供遥感数据支持。目前,吉林省气象局FY-3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数据接收站,可以接收FY-3、EOS、NPP、NOAA等系列多种卫星数据,也可通过网络下载环境减灾卫星、高分卫星等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于多种农业、生态、灾害等多方面的遥感监测及评估信息服务。但目前接收的卫星遥感数据大部分分辨率较低,给卫星遥感监测的及时性及精细化应用造成一定影响。

问: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上,我省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粮食去库存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当前去库存进展情况如何,预计全年可消化库存多少?

答:今年,按照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4月份省政府出台《关于吉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指导意见》,对于粮食去库存,我省将采取加工消化(支持玉米加工业发展)、过腹转化(发展畜牧和饲料产业)、结构优化(加快种植结构调整)等综合性措施,突出消化临储玉米,认真落实国家调控政策,努力消化存量库存。对此,我省建立粮食去库存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国家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等问题。3月份国家相继启动临储玉米划转一次性国家储备、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临储玉米定向销售、临储玉米竞价销售等一系列去库存政策以来,我省认真抓好政策落实,合理安排销售计划、督促企业加快出库、抓好定向销售粮食监管,并加快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进度。

问:今年,国家明确玉米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这就需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如何帮助企业争取粮食信贷支持的?

答:一是继续协调各级农发行,充分发挥其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在确保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的同时,争取加大对贸易粮贷款的投放力度。二是选择部分省内大型粮食贸易企业开展收购资金调研,并责成地方粮食局调查本地区粮食贸易企业收购计划、收购资金筹集情况、预计贷款需求,了解和掌握企业筹资过程中共性的困难和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支持措施。三是在7月末前后,邀请建行、农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吉林银行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负责人、各市州粮食局长、省内大型粮食贸易企业负责人参加“省内粮食企业银企协作洽谈会”,了解商业银行收购贷款投放规模、贷款政策、对贷款企业的资质等,为银企对接协作提供平台。

问:为适应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我省今年加大了“粮食银行”推动力度,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粮食银行”是粮食企业借鉴银行业经营模式,利用自身仓储经营条件,通过契约方式,在保障农民粮食所有权的前提下,实施代农户存储粮食,并将粮食以“定期”或“活期”的形式让渡给企业,农民可按约定提取粮食(成品粮)或兑换现金的新型粮食流通业态。开办“粮食银行”有利于帮助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解决粮食储存问题,并获得存粮增值收益,同时可以加速推进土地流转和粮食规模化种植,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条件;有利于企业拓宽粮食收购资金筹措渠道,缓解资金筹措压力,节省财务费用,掌握更多粮源,创造经营基础。“粮食银行”代农户存储1吨粮食,就可减少粮食损失50-80公斤,有利于降低粮食损失损耗,增加社会粮食有效供给,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目前,全省已有34个市县,128户企业开办了“粮食银行”。企业正为今年秋粮收购开展业务做准备。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国家粮食收储政策调整和市场形势变化,加大对“粮食银行”的宣传指导力度,重点依托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协调鼓励中省直粮食企业,适度发展民营企业,开展以代储、代烘干为主的“粮食银行”业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粮食银行”各项制度,加快“粮食银行”开办进度,力争秋粮上市前,开办企业达到150户以上,以满足广大农存粮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