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要措施
(一)增加农业投入,构建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进一步强化支农惠农措施,增加粮食直补资金,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探索实行农业投入品补贴制度,建立重要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力争建立主要农作物受灾补助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通过“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等方式对农业进行投资。
建立信贷对农业的投入机制。县域内的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责任制,保证一定比例的政策性信贷资金专款用于农业。农村信用社要实行政策倾斜,增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及时为农民提供生产性信贷支持。
财政要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农业农村经济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投资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建设。
(二)深化和完善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制定出合理的补偿标准,有效地安置好被征地农民。
深化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搞好乡镇机构改革,理顺县乡财政体制,确保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组织开展乡村债务清理工作,抓好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建立和完善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严格规范一事一议,逐步建立以农民“一事一议”为基础、以国家财政支持为引导的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鼓励以县为单位整合各类农业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国家投资和补助的乡村建设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通过招投标、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后评估等办法,确保管好用好资金。
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建后管护机制。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对由国家补助形成的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地方人民政府要给予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原则,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力争使农村困难群众都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做好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和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工作,做好增资扩股和降低不良贷款工作。培育具有竞争性的多种所有制农村商业金融组织,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各金融部门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抵押担保办法,通过土地承包权和林产权质押、动产质押、物权质押、龙头企业担保、农户联保、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方式,不断扩大农村信贷投资规模。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制定和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促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带建设。围绕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发展精品特色农业,努力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知名品牌,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辣椒、马铃薯、夏秋反季节蔬菜、中药材、竹业、茶叶、特色水果、特色畜禽等特色产业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生产环境管理,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和供应。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抓住品种改良、饲草饲料、疫病防治、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畜产品加工等关键环节,加大引草入田和草地改良力度,加快动物疫病监控和防治体系建设,把畜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沼气池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猪饲养,利用退耕还林和林下种草,大力发展以牛、羊为重点的草食畜牧业。继续抓好基地和示范点建设,积极发展城郊型畜牧业,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扶持、培育、引进一批畜禽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畜禽养殖和加工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名牌产品,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建立健全饲料、兽药监察机构,进一步加大监察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发展渔业,扩大产业规模,推进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
以培育及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和建设原料基地为基本途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转变。支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强农村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骨干企业科技创新、贴息、出口创汇和重大项目技改。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聚集效应。支持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导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四)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继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建立县级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农业科研中心,形成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开展重大应用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尤其要加强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选育,对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中出现的新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对伏旱、秋风、冰雹、重大病虫害等对我县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灾害进行研究,努力寻找有效抗御灾害的作物品种、耕作方法和防治措施。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创新。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激励机制,加强大专院校、农业科研院所与地方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紧密合作,大力开展各项农技服务,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引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建立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促进科技推广与应用。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与此同时,加强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
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一批增产增收作用显著的重大农业技术。在种植业上,重点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抗灾避灾、节本增效,重大病虫害监测控制,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和培肥地力,名特优、破季蔬菜高效栽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优质果品及其苗木生产,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等技术。在畜牧水产业上,要重点推广杂交牛冻配改良,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生产,人工种草养畜,秸杆氨化,优质肉牛、肉羊短期规模育肥,地方优质畜禽规模生产,动物保护及疫病监测控制,优质饲料规模化生产,名特优水产品种和生态健康养殖等技术。通过实施动植物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沃土工程、粮食增产工程,加快集成技术的配套推广,促进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科技文化教育。把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措施来抓。继续抓好“阳光工程”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统一协调、各方参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在各乡建设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专门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开展农民工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培训。农广校、职业学校、党校、农村远程教育网要积极参与农民科技文化教育,鼓励中介机构、用工单位对农民工进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继续抓好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工作。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打下基础。
(五)加大农业开放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围绕目标市场,确定农产品市场定位。制定优惠政策,把我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销售出去,把实力雄厚的优强企业引进来。加强交流与合作,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品,建立规范化的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和信息服务,全面开拓市场,从整体上提高我县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依法治农进程
涉农政府部门要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全面履行农业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法定职责;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管理理念、组织机构、服务方式和运行程序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领导决策、发展规划、财政投入、工作部署和政绩考核之中,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要完善农业发展规划体系,作好与有关产业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实施,加强项目管理,及时对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要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的设置合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制,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反应快速的专职农业执法队伍;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农资市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促进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依法治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转自:http://www.dejiang.gov.cn/art/2016/7/26/art_57_27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