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土地市场

安徽省供给侧改革方案

2016年07月18日 08:53 来源:中国安徽

6.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1)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向专业化转变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2)加快发展教育培训、健康、养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和设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 (3)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推动服务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 (4)深入推进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择优筛选发展基础好、工作制度完善的市申报新一轮国家试点。 (5)依托中心城市、工业集聚地、交通枢纽等,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

7.推进新型城镇化。(1)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2)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 (3)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城市科学规划、特色设计和精细治理,构建“两圈一带一群”城镇空间格局。

8.扩大对外开放。(1)发挥我省沿江近海、居中靠东和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2)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支撑。 (3)打造对外开放大通道,开展长江干流和淮河航道整治,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和信息通道建设,加快形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岸线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江海联运、多式联运,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港口群。 (4)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市场深度融合和体制机制等高对接,加快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加强进境货物检验检疫指定口岸建设。 (5)加快推进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和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强化互联互通、协同协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6)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积极参与公共产品供给。

9.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大力推进创业苗圃、创业咖啡、创新工场、青年创业园等新型孵化载体建设,发展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新型创新创业模式,完善从众创空间到产业基地的梯级孵化体系。 (2)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江淮双创汇”行动,加快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办好“双创”活动周,搭建汇聚信息、人才、导师、项目和资金的创新创业平台。 (3)支持有条件的银行设立子公司从事科技创新创业股权投资,争取国家在我省开展投贷联动试点。

10.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大市场紧缺、潜在需求大的农产品生产,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营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2)以科技和农田水利建设为支撑,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强化农业物质基础,加大对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能力建设支持力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3)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增值收益。 (4)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三权分置”有效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引导实现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1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山水资源,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2)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3年整治专项行动、“三线三边”环境整治。 (3)逐步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5)实施新一轮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进一步完善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领导干部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并认定其需要承担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

12.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1)推进省农信社改革,推进管理去行政化和履职规范化,强化服务职能。 (2)推动农商行治理机制转换,鼓励符合条件的农商行跨区域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投资管理行,提升批量化组建、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3)支持徽商银行探索开展综合化经营,争取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 (4)推进民营银行设立相关工作,力争2016年取得突破。(5)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拓展汽车金融公司业务范围。 (6)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实现惠农金融服务室行政村全覆盖。 (7)支持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增资扩股,A股、H股上市或“新三板”挂牌等途径补充资本,鼓励符合条件的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或优先股,发展多元化资本工具。 (8)大力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深入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省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专项基金。

13.打好脱贫攻坚战。 (1)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加大资金、政策等支持力度,提高扶贫水平。 (2)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健全综合扶贫投入体系,通过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和补偿、智力提升和社会兜底等,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

1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铁路、公路、航道、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 (2)加快水电气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海绵城市、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建设。 (3)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4)加强引江济淮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防洪抗旱排涝重点工程建设。 (5)创新补短板投入机制,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

15.保障和改善民生。 (1)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2)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雪中送炭、突出绩效、共建共享,以项目化手段继续实施好33项民生工程。 (3)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做好结构调整中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落实和完善援助措施,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政策托底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4)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改革。 (5)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推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逐步普及15年基本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 (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7)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升级文化惠民工程。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启动实施(2016年)。按照“情况要摸清,目的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责任要落实,措施要有力”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基础数据测算,摸清我省特困企业、房地产市场、企业成本构成、金融风险点、发展薄弱环节等情况,制定“1+8+4”工作方案、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排出工作重点,细化具体目标、工作任务、重大项目、节点计划、推进举措等内容。对照实施方案,迅速启动相关工作,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措施清单,以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推进实施方案、实施意见落地。有序退出、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出台“三煤一钢”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办法及配套政策,完成年度煤炭、钢铁行业退出过剩产能任务;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安置比例,严格调控房地产用地供应,减少商品房库存500万平方米左右,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超过50%;优化融资结构,有效管控政府债务,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比重进一步提高,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缴费费率、用电成本、物流成本等;全面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和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计划,开工建设一批重大补短板项目。

(二)深入推进(2017-2018年)。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把握好节奏、力度和关键点,及时跟踪、检查、评估工作进展情况,全面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僵尸企业”市场基本出清,基本完成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退出任务,支持国有特困企业基本脱困。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因城施策,分类指导,逐步减少商品房库存。健全防风险机制,扩大直接融资,有效管控政府债务。全面降低制度性交易、人工、税负、社保、财务、电力、物流等成本,持续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有效投资力度,科学配置要素资源,推进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三)巩固提升(2019-2020年)。开展“去降补”工作完成情况“回头看”,全面梳理存在问题,找缺补差,推动整改落实。适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科学评估实施效果,通报和发布实施情况。全面完成“去降补”目标任务,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理念、新机制、新动能,建立适应需求变化的供给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经济支撑。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办公厅。各市、县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充实领导力量,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财政安排资金,按有关规定对各市及有关企业推进“去降补”工作给予奖补。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牵头领导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负主管责任。市、县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负直接责任。省直各责任单位要切实按照职责落实工作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为直接责任人。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国家政策,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向国家部委汇报衔接,争取更多支持。各级各部门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协作配合,创新工作举措,精心组织实施,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效实施。

(三)强化督查落实。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情况列入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市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加强督办、巡查、考核评价,对工作开展情况较好的地方和单位予以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地方和单位予以问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调度协调、督察调研、绩效评估、对账盘点等工作,建立信息通报、发布制度,重大事项及时报告省委、省政府。各地要紧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深入实地,跟踪督办,紧抓不放,确保各项部署落地生根。

(四)营造良好环境。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经验做法,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预期。充分调动各方面支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凝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正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