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政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5〕229号)(一)

2016年03月17日 14:44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点击量:0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精神,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集约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把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作为促进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更加注重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更加注重提高竞争力,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农业与牧业循环,规模经营与品牌效益兼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

(二)主要目标。力争到2020年,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初具规模,我省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取得重大进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竞争力显著增强,农牧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高。农牧业效益和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产业强、环境优、可持续的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调结构,抓特色,大力转变生产方式。

1.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考虑区域优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以西宁、海东两市为主的东部特色种养高效示范区,海北、海西、海南三州为主的环湖农牧交错循环发展先行区,青南三州为主的生态有机畜牧业保护发展区,沿黄冷水养殖适度开发带“三区一带”格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油菜、马铃薯、蚕豆、果蔬、中藏药材、牦牛、藏羊、乳制品、冷水鱼、饲草十大特色产业。力争到2020年,将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脱毒马铃薯和优质青稞繁种基地,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牦牛藏羊生产基地和冷水鱼生产基地。

2.推进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加强设施农业温棚基地建设,改造升级现有生产基地,促进蔬菜生产向湟水流域、黄河谷地、柴达木盆地等优势产区聚集。加快建设大通、互助、湟中、循化、化隆、贵德、同仁、尖扎、门源、德令哈等蔬菜生产重点县,改善设施基地水电路及保温、冷藏保鲜、分拣加工等配套设施条件,不断提升蔬菜供给水平,到“十三五”末蔬菜产量突破170万吨。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提高养殖效益,力争到2020年,肉、奶、水产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45万吨和1.5万吨。

3.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牧业。充分利用农牧结合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套种。在东部农业区和环湖地区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以县域为单位,整县推进种养循环农牧业试点,推广种养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实施草牧业发展战略,推广草牧业试点成果;推进粮改饲工程,扩大青贮玉米、燕麦等优质饲草料规模,提高种植比较效益。到2020年,全省饲草种植面积达到815万亩,建成3个以上种养结合循环农牧业发展示范县。

4.着力发展有机畜牧业。把发展有机畜牧业作为青南牧区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规范建基地、加工增效益、品质严监管”的要求,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在已认定6县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认定一批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大力扶持生态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产加销一体化建设,扩大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建立省级有机产品追溯平台,加强生产全过程监管,提升有机畜产品品质和效益。以有机畜产品为重点,开展特色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农牧业品牌,提升增值空间。

(二)扩规模,创机制,加快转变经营方式。

5.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严格按中央要求完成任务。规范土地草场流转机制,引导农牧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地和草场经营权。开展长期在城镇居住生活的农牧户自愿有偿退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试点。海东、海西开展统一连片整理耕地试点,跨越农户经营权界限,减少田埂、扩大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健全完善县、乡土地草场流转平台,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服务,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6.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采取资金补助、项目扶持、信贷支持、技术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扩大国家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转交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比例。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产业链为纽带积极开展联合与合作。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基层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示范企业、示范社、联合社、示范农牧场创建活动,提升经营水平和带动能力。到2020年,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5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社、省级示范社、家庭农牧场分别达到5000家、500家和4500家。

7.扎实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按照先行试点、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三步走”思路,进一步夯基础、转方式、调结构、提能力,大力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经营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高原特色鲜明的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机制,牧户入社率和牲畜草原优化重组率达到90%以上,努力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

8.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强化改革创新、科技驱动、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打造发展先进、创新活跃、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典型模板。到2020年,创建10个省级示范区,力争创建5个国家级示范区,初步形成一批区域代表性强、类型—多样、发展路径清晰的建设模式,在更大范围、更广泛领域引导和带动各地现代农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三)强基础,促服务,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9.切实提高耕地质量。落实占补平衡政策,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分区域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土壤肥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监测等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配套改造农田林网。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深松整地、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和绿肥翻埋还田,推广保护性耕作,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390万亩。

10.促进现代种业发展。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重点推进杂交油菜、马铃薯、青稞、牦牛、藏羊、冷水鱼、高原牧草等特色制(繁)种基地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原现代种业。加快省级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升级改造,扶持建设2—3个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公司。改扩建和新建20个牦牛繁育基地、30个藏羊繁育基地。新建1个冷水鱼工厂化育苗车间、2个增殖放流站。建设17万亩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蔬菜和牧草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99%和80%,牦牛、藏羊供种能力翻一番,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98%。

11.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依托大美青海品牌和旅游强省建设,实施休闲农牧业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牧业。适度放宽乡村餐饮、观光设施用地的审批条件,加快农牧业主体园、都市休闲农牧业产业园、休闲农庄建设。每年新打造20个休闲农牧业示范村,推广“一村一品”特色游和夏季度假游活动,创建大草原经济旅游圈。到2020年,全省创建休闲农牧业示范县10个、示范村200家,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达到2500家。

12.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鼓励农牧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牧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综合效益。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加快打造西宁城南工业园区牛羊肉、毛绒加工产业集群,湟中多巴、互助塘川菜籽油加工产业集群和西宁生物科技园区乳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到2020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