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条 医疗救助对象达到出院条件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出院的,自收到医疗机构的出院通知起,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本人负担。医疗机构应将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报送医疗救助对象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及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配合医疗机构对医疗对象进行劝离;医疗救助对象拒不接受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将情况反映给县民政部门,县民政部门书面通知本人暂停其医疗救助。
第二十条 医疗救助对象应优先于户籍地(居住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对确需到上级医疗机构或跨县域异地医院就诊的医疗救助对象,应按规定履行转诊或备案手续。
第二十一条 符合救助条件的医疗救助对象在办理医疗救助申请期间死亡的,医疗救助申请可继续给予办结,救助资金由救助对象法定继承人领取。
第二十二条 医疗救助对象因急诊、急救需到非定点医疗机构治疗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工作民主监督机制,县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将医疗救助对象姓名、救助标准、救助金额等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社会监督,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对象公开。
第六章 申请审核审批程序
第二十四条 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人员、经过认定的低收入对象等在民政部门备案的贫困对象,持本人身份证、低保证或五保证、社会保障卡等有关证件或证明到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定点医疗机构核实医疗救助对象的身份,免除困难群众的住院押金,为救助对象提供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垫付应由医疗救助资金支付的医疗费用后,再与医疗救助经办机构结算,救助对象只需支付自付部分。
第二十五条 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可在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前,先到户籍所在地(非本县户籍到居住地)乡镇申请,按照低收入家庭认定程序,经乡镇审核、县民政部门审批认定后,实施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医疗救助管理系统自动保留1年低收入家庭身份,满1年后身份自动取消。如再次申请医疗救助,须在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前,经乡镇、县民政部门对其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重新进行审核认定。
第二十六条 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县外就医,未能实现“一站式”结算的,先由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后,再到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申请医疗救助,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如下:
(一)申请人应当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户主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个人代为提出申请),并如实提供如下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他人申请的,同时提供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结果、病历、用药或诊疗项目、收费明细清单、转诊证明、转院通知、基本医疗保险审批表或结账单、定点医疗机构复式处方或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发票等能够证明合规医疗费用的有效凭证等;
3.银行存折(卡)原件及复印件;
4.低保、五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低收入对象提交民政部门核发的《广东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或者《广东省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
支出型贫困医疗救助对象提交《救助申请家庭经济及财产状况申报表》、《申请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证明及存款(有价证券、房产)等财产情况材料。
5.是否取得其他慈善救助、商业保险赔偿的说明和承诺书。
非本县户籍人员申请医疗救助,申请人除了需提供上述资料外,还需提供居住证和救助对象在本县参保满两年的缴费明细清单、户籍地县级或以上相关部门出具的有效家庭收入和财产证明,未获得相同事项救助的证明。
6.县民政部门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乡镇人民政府受理救助申请后,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经过认定的低收入家庭成员等在民政部门备案的贫困对象的相关申请材料上报县民政部门直接审核审批。对未在民政部门备案的医疗救助对象,在村(居)委会协助下,组织经办人员,对申请人家庭实际情况逐一完成调查核实,每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入户调查时,调查人员须到申请人家中调查其户籍状况、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根据申请人申报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核查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入户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填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并由调查人员和申请人(被调查人)分别签字。
(三)对经济状况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家庭,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入户调查情况,在3个工作日内,对其医疗救助申请提出审核意见,并及时在村(居)民委员会设置的村(居)务公开栏公示入户调查和审核结果,公示期为5日。
(四)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于公示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等相关材料上报县民政部门审批。公示期间出现异议且能出示有效证据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主评议,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评议,作出结论。民主评议由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村(居)党组织和村(居)委员会成员、熟悉村(居)民情况的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等参加。
(五)经民主评议认为符合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申请相关材料上报县民政部门审批;经民主评议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六)县民政部门对申请和相关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批。符合条件的,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的金额,并将批准意见通知乡镇人民政府;不符合条件的,应将材料退回,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七)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拟批准的申请家庭通过固定的政务公开栏、村(居)务公开栏以及政务大厅设置的电子屏等场所和地点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家庭人数、拟救助金额等。公示期为5日。
(八)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县民政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在批准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向县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接到县民政部门的审批表后,在3个工作日内将救助资金拨付到指定金融机构,直接支付给医疗救助对象。
公示期间出现异议的,县民政部门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拟批准的申请重新公示,对不予批准的申请,在作出决定后3个工作日内通过乡镇人民政府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七条 对获得医疗救助的对象名单,县民政部门应将救助对象名单和金额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为期半年的公示。
第七章 资金筹集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医疗救助基金每年按以下方式筹集:
(一)县财政根据本辖区当年的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家庭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低收入家庭对象以及符合资助参保的重度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其它县人民政府认定并在民政部门备案的救助对象的总人数,按当年本辖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人月增加14%的比例安排的基本医疗救助资金;
(二)每年在福利彩票公益金本级留成部分中按20%的比例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二)上级财政补助资金;
(三)社会各界捐赠用于医疗救助的资金;
(四)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五)按规定可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
第二十九条 上级另外出台新政策、新规定,明确资金筹集来源和方法的,则按上级文件规定进行筹集。
第三十条 县民政部门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医疗机构或专业社会组织,负责提供医疗救助相关医学专业意见和业务咨询,开展医疗救助相关调查和制度评估等工作。费用从医疗救助工作经费列支。调研、宣传、培训等医疗救助工作经费按“以事定费”的原则由县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向县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列入年度预算。
第三十一条 医疗救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未经批准不得用于救助无关的支出,不得从中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它任何费用,当年资金结余转下年继续使用。县民政、财政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广东省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加强基金使用管理,提高医疗救助基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十二条 可以将医疗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第八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 对骗取医疗救助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救助;县民政部门追回所领救助金,相关信息记入有关部门建立的诚信体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医疗救助工作人员应当按规定对医疗救助申请开展调查、审核、审批。不得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申请拒绝受理或故意拖延受理;不得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营私舞弊,贪污、挪用、扣压、拖欠、虚报医疗救助金,擅自提高或降低医疗救助水平;不得泄露救助对象公示范围以外的信息。否则由上级机关、主管机关或所在单位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违反合作协议,对不按规定用药、诊疗以及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医疗救助基金不予结算;造成医疗救助资金流失或浪费的,终止定点合作协议,永久取消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三十六条 县民政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将医疗救助政策、办事程序、医疗救助金发放情况向社会公示,并设立医疗救助工作投诉、举报电话,举报电话:(0763)7801429。对出具了有效证据的投诉、举报,受理单位自受理投诉、举报之日起30日内调查完毕,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人或举报人。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阳山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阳民[2015]51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阳山县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根据规范性文件制定要求,现将《阳山县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阳山县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制定的必要性
(一)贯彻中央、省、市的政策。
随着《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30号)的颁发,医疗救助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变革和思考。
2016年1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2016年12月20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联合发改等五部门发布了《广东省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废止了《广东省城乡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办法》(粤民助[2010]1号)。省的《实施意见》和《办法》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扩大了医疗救助对象的范围,规范了门诊救助,完善了住院救助,全面提高了医疗救助水平,加强了与医保、扶贫等政策的统筹衔接,对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12月以来,省民政厅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医疗救助有关工作的通知》(粤民电[2016]85号)、《广东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粤民发[2017]109号)、《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的通知》(粤民发[2017]84号)等文件,针对各地落实新的医疗救助政策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2017年9月底之前,各地级市要制定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清远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清府办[2018]6号)明确各县(市区)要制定实施细则。
(二)我县原有的医疗救助制度与新的政策和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
1、原有的政策没有普通门诊救助,特困人员在门诊就诊需要自费,一些特困人员为了达到救助的目的,有点小病就要求住院医治。
2、原有政策没有特殊门诊救助。一些收入型救助对象,患上特定的病种,在门诊就诊,花费的费用较多,但得不到救助。
3.原有政策没有将建档立卡对象列入救助;
4.原有政策对收入型救助对象规定了起付线,低保的年度救助限额仅1万元,与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5、原有政策对重病没有明确哪种病种,特别是对精神病患者,多数乡镇政府每年都支付不少费用,为减轻乡镇的负责,明确对患重度精神病人员(除低保、五保、建档立卡外),给予救助。救助比例为80%,也是根据《清远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二、主要内容说明
《细则》共十章38条,主要体现在:明确和细化了医疗救助工作中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高效联动,相互衔接和配合。明确和细化了救助对象的范围和概念、救助方式和标准,使之更适合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明确和细化了医疗救助管理的内容,从困难对象、定点医疗机构等环节的管理着手,有效防控不合理的医疗行为和费用。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 总则。共4条。主要内容包括:《细则》制定的依据、医疗救助的定义、医疗救助的原则,以及医疗救助的年度时间规定。关于医疗救助的年度时间规定,我局参考其它地方的做法,针对在民部部门备案的和未备案的对象做了不同的规定,充分考虑了一站式实时结算的救助对象和非一站式结算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权益。
第二章 部门职责。共3条。对与医疗救助工作相关的各个单位的职责做了进一步地明确和细化,加强部门协作配合,确保医疗救助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相关基础工作,有效防控救助责任不落实、相互推诿、处置不及时等情况。
第三章 救助对象。共2条。根据市的办法,扩大了医疗救助范围,将特困和低保以外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对象、低收入对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满足一定条件的持有有效居住证的困难对象等纳入了救助范围。
第四章 救助方式与标准。共6条。将门诊纳入了救助范围,对大病住院救助不再设置救助起付线,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以收入定支出,对超出家庭负担能力部分的自付合规医疗费用予以救助,其产生的特殊门诊费用、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有两个及以上患病住院的,年度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可合并计算;对重病、重残儿童等重特大疾病患者救助比例提高5%。
对住院救助的年度限额,我县实施医疗救助以来,按原来年救助5万元的封顶线,每年能达到封顶线的人员不超过10人,所以参考兄弟县市区的做法,将原封顶线5万元提高到8万元。
对低收入家族、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它特殊困难人员按照自付费用多少分三种类型进行救助,真正体现困难大多救助,困难小少救助。
本章对医疗救助的补充救助做了路径指引:经过医疗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给予临时救助;对身份不明或无力支付费用的急救患者首先通过疾病应急基金进行救助,防止相互推诿和延误救助;对经医疗救助后总费用特别大的积极拓展救助渠道,通过成立大病关爱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
第五章 医疗救助管理。共8条。限定救助对象、定点医疗机构等的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和行为,通过部门监管、民主监督等手段,有效防控不合理医疗行为和费用,从源头杜绝无病就医、过度治疗、滥用救助资源和浪费医疗救助资金的现象。
第六章 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共5条。对未在民政部门备案的未纳入一站式结算系统需先行垫付医疗费用的救 助对象,申请审核审批流程做了详细的规定,以保障困难对象的医疗费用得到合理、合规、及时的救助。
第七章 资金筹集和管理。共4条。明确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方式,对医疗救助工作必须的救助工作经费配套做了规定。
第八章 责任追究。共4条。对救助申请对象骗取医疗救助资金、救助工作人员渎职、医疗机构违反合作协议等违规行为做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第九章 附则。共2条。明确了细则的有效期和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三、制定本实施细则的参考文献
主要是根据《清远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清府办[2018]6号)来制定。
>>如有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农村产权交易相关问题,请咨询清远市农村产权交易、清城区农村产权交易、清新区农村产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