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力度,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研究制定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
2018年1月15日
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特制定本计划。
一、目标定位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到2020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现有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当地普通话普及率明显提升,初步具备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为提升“造血”能力打好语言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健全机制。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贫困地区转移产能,形成“造血”能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列入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力求实效。
(二)坚持精准聚焦,精准发力。综合人口、经济、教育、语言等基础因素和条件保障,聚焦普通话普及率低的地区和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将普通话学习掌握情况记入贫困人口档案卡,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发生。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考虑地域差别和文化差异,制定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具体推普措施,统筹规划,稳步实施。“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要率先行动,统筹安排好普通话培训所需经费,以确保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四)坚持统筹兼顾,融合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尊重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创造性地发展当地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具体措施
(一)组织开展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培训。要创造学习条件,创新学习方式,结合当地旅游服务、产业发展、劳务输出等需求,对不具备普通话沟通能力的青壮年农牧民进行专项培训,使其具有使用普通话进行基本沟通交流的能力。每个行政村举办“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班,由驻村干部和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村民集中开展普通话专项学习培训。鼓励村民借助信息化学习工具和资源自主学习普通话。由当地县级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协助组织师资定期给培训班授课。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学员,落实相关资助政策,并由扶贫部门优先推荐就业、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