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促进我区茶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实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强力推动深度贫困区脱贫攻坚工作。结合我区茶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强化生产、提质增效、品牌建设、健全体系、人才培养、加强文化宣传等大力发展我区茶产业,为推动我区脱贫攻坚事业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以六枝茶整体实力跻身全市第一、全省前十为目标,主要开展提质增效工程,对现有15万亩茶园开展提高单产、优化加工技术、老茶园改造、补植补种、除草施肥、绿色防控、提高夏秋茶利用率、精深加工等提质增效工程,提高茶园质量和效益,促进茶农增收,把茶产业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到2019年底,茶园投产面积达6.6万亩以上,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分别由2016年底的50吨、1000万元增加到600吨、6240万元,增幅为1100%、524%,带动0.21万名涉茶贫困人口脱贫;实施茶叶提质增效15万亩以上;全区四条茶叶产业带茶园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茶叶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QS认证企业8家以上,“三品一标”产地认证面积达15万亩以上,无公害产品达10个以上;夏秋茶产量占全年茶叶产量的50%;打造“凉都翠芽”“凉都红”茶叶品牌,积极对外宣传,提升六枝茶知名度;抢占先机,由平台公司牵头,融资修建凉都茶城,为六枝茶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二)年度目标。
1.2017年,实施茶叶提质增效5万亩以上,产量达100吨以上,企业加工量达100吨,实现综合产值1600万元以上;完成大用—落别—木岗茶叶产业带茶园绿色防控任务;新增QS认证企业2家以上;打造“凉都翠芽”茶叶品牌。
2.2018年,实施茶叶提质增效5万亩以上,产量达200吨以上,企业加工量达200吨,实现综合产值2200万元以上;完成月亮河—郎岱茶叶产业带茶园绿色防控任务;新增QS认证企业3家以上;凉都茶城启动建设。
3.2019年,实施茶叶提质增效5万亩以上,产量达600吨以上,企业加工量达600吨,实现综合产值6240万元以上。完成关寨—新场―牛场及新窑―龙河―新华茶叶产业带茶园绿色防控任务;新增QS认证企业3家以上;凉都茶城建成并投入运营。
(三)脱贫目标。覆盖11个乡(镇)56个行政村及所辖的月亮河乡大坝村、何家寨村、牧场村,新场乡新寨村,牛场乡平寨村5个深度贫困村和贫困人口。2017年,带动农户0.9万户4.1万人,其中贫困户0.1万户0.4万人,累计脱贫0.12万人,人均增收400元;2018年,带动农户0.9万户4.1万人,其中贫困户0.08万户0.3万人,累计脱贫0.17万人,人均增收550元;2019年,带动农户0.9万户4.1万人,其中贫困户0.04万户0.14万人,累计脱贫0.21万人,人均增收1560元。
三、主要产品和布局
(一)大用—落别—木岗茶产业带。实施茶园提质增效5万亩,以打造高品质绿茶为目标,以扁形绿茶为主要产品,辅之发展红茶、青茶等花色茶类,覆盖大用镇、落别乡、木岗镇。到2019年,产量达180吨,产值1872万元。
(二)月亮河―郎岱茶产业带。实施茶园提质增效3万亩,以打造高品质绿茶、红茶、特色茶类为目标,以颗粒形绿茶、高香红茶、黄金芽为主要产品,覆盖郎岱镇、月亮河乡。到2019年,产量达60吨,产值624万元。
(三)关寨―新场―牛场茶产业带。实施茶园提质增效3.5万亩,以打造高品质绿茶为目标,以卷曲形绿茶为主要产品,辅之发展红茶等花色茶类,覆盖关寨镇、新场乡、牛场乡。到2019年,产量达180吨,产值1872万元。
(四)新窑―龙河―新华茶产业带。实施茶园提质增效3.5万亩,以打造高品质绿茶为目标,以直条形绿茶为主要产品,辅之发展红茶等花色茶类,覆盖新窑镇、龙河镇、新华镇。到2019年,产量达180吨,产值1872万元。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茶园提质增效工程。
1.连断面、补天窗。由六枝特区旅游文化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负责筹资包装项目,组织四条茶产业带涉茶企业开展补植补种,连接断面、填补天窗,推进茶园高标准化建设,实现每条茶产业带无断点、无断带、无天窗。
2.提高茶园培肥水平。每年推广茶叶专用肥1万亩,三年共推广3万亩。
3.促进茶园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开展茶叶“三品一标”认证,力争三年认证累计达15万亩,实现“三品一标”认证全覆盖。开展茶园综合利用,推进茶下养鸡、茶园套种、茶旅等产业互动融合。
(二)实施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1.优化茶园生态系统。新种或改种茶园行道树、防护林,在茶园套种桂花、杉树等树木,形成茶林相间的布局。分别在四条产业带各建设1―2个面积500亩以上的示范点,三年共建20个示范点,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
2.开展绿色防控。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如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张贴黄蓝板、使用性诱剂等。三年共推广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5万亩以上,覆盖四条茶产业带。
3.严格质量安全监管。秉承“宁要草,不要草甘膦”的原则,坚持人工除草,组织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除草剂、水溶性农药、催芽素等的使用。努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四条茶产业带主产区茶园全覆盖。
(三)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加大茶园区域道路修建、小型加工场及相关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本地古茶树资源,建设本地区优势茶苗育苗基地,提升储存仓库、茶叶保鲜库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四)提升茶叶加工水平。
1.制定标准,按标生产。打造以“凉都翠芽”为主的区域公共品牌,积极申请使用贵州绿茶品牌,以贵州绿茶标准为基础,融入本地特色,制定“凉都翠芽”产品标准和加工技术规程并严格执行。每年提升茶叶加工企业5家以上,到2019年,15家茶叶加工厂加工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2.提高夏秋茶利用率。加强引导,提高企业对夏秋茶综合开发利用的认识,大面积实行机械化采茶,增加夏秋茶产品的种类、花色。力争到2019年,夏秋茶产量达300吨,占全年茶叶产量的50%。
(五)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1.确定主推品牌。积极申请使用“贵州绿茶”品牌,打造“凉都翠芽”绿茶品牌及“凉都红”红茶品牌,构建“省级公共品牌+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协调推动核心区域品牌理清产权关系,建立品牌管理营运制度,确立品牌战略定位。
2.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组织引导区域公共品牌到主流电视、网站、报刊、高速公路广告牌、微信等媒体平台开展品牌宣传,提升我区茶叶知名度。
3.积极参与并举办茶事宣传活动。通过推介会、展销会、观摩会等加大对企业名优茶叶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办好斗茶赛、茶艺大赛等茶事活动;开展“五一”“十一”以及节假日景区品茗活动;抓住大连市对口帮扶我区的契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大连市茶叶批发商到我区现场考察和开展采购活动,在大连市投资新建六枝茶形象店,扶持企业入驻。
4.营造良好的饮茶氛围。每年至少举办主办2场不同层次的茶文化“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力争到2019年,全区范围内人人都知六枝茶、人人都喝六枝茶、人人都爱六枝茶。
(六)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加强茶叶生产指导,邀请茶学专家到我区指导茶叶生产;定期下乡进村举办茶叶种植、绿色防控、管理等知识讲座,为茶农提供最新的茶园管理技术;与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教单位签订科教、技术培训合作协议;鼓励支持企业、合作社外派技术人员到遵义市湄潭县、黔南州都匀市等产茶大县(市)考察学习。
(七)创新“三变”改革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采取茶叶价格挂钩联动、优良品种加价收购等方式,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茶农、企业共赢的营销体系。
五、资金筹措
根据产业脱贫重点任务,围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产基地提升、加工设施改造、市场品牌宣传、质量体系建设、冷链物流建设、技术应用推广、经营主体培育等,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通过投融资平台融资、积聚产业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着力推进全产业链抱团发展。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整合到县级财政专户的扶贫资金,预计总投资2亿元(财政资金1.07亿元,产业子基金0.53亿元,社会资金0.4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53.5%、26.5%、20%)。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茶产业项目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由特区农业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特区农业局分管负责同志及各实施乡(镇、社区)分管领导担任,成立茶叶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于特区农业局,负责茶产业扶贫项目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负责资金协调、人员调配、整合资源和落实措施;调动茶叶工作专班力量,扎实抓好茶叶扶贫产业的实施。
(二)强化资金保障。
1.争取金融产品支持。争取金融政策和信贷产品支持,破解融资难题;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做好“特惠贷”工作,稳步推进“两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工作。
2.争取项目支持。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做好项目规划,向上争取项目,支持茶产业发展。
3.争取产业基金支持。按照扶贫和“三变”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做好茶产业基金项目谋划、申报工作,争取更多扶贫基金和“三变”产业基金支持茶产业发展。
4.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广泛宣传茶产业保险政策,加大茶产业参保范围,力争实现全区范围内茶产业保险全覆盖。
(三)完善基础设施。落实国家、省、市脱贫攻坚系列政策,充分整合发展改革、交通运输、水务、电力、电信等部门资源,加大茶产业发展优势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产业道路、水利设施、加工营销平台、冷链物流、市场建设等项目筹资上重点倾斜。及早谋划产业供水、产业路、产业发展所需动力电、茶旅发展所需通讯等项目,同步配套建设茶产业园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强化项目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投资、无效投资,确保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加大茶农职业化培训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组建茶产业专家团队,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实地开展茶产业技术培训指导,使涉茶农户和贫困户掌握茶园管护、茶园循环经济等实用技术。
(五)推动产销结合。围绕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农产品目标,打造安全、生态、高效的名、特、优茶叶生产基地,积极组织开展茶叶产地和茶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注重茶叶品牌打造和推介展销,在品牌培育、包装设计、市场开拓上精准发力;着力抓好产销对接,打通茶叶外销渠道,实行以销定产,着力推进订单销售,开拓市场,充实茶产业发展后劲,实现需求与供给无缝对接,积极创建茶叶产品销售平台,通过省内省外、线上线下市场订单等,实现茶产业―基地―市场联动供给,推动六枝茶叶品牌“走出去”。
相关阅读:关于六枝特区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中)
相关阅读:关于六枝特区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