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农孟凡杰如今种了15亩桃子,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河南、黑龙江的不少客商每逢蜜桃收获的六七月份便集中到这里收购桃子,每天从黄楼村拉出的桃子都有100多吨。“那时候老人孩子全都下地摘桃,家里种的多的,还得找亲戚朋友帮忙摘桃,用热火朝天来形容毫不夸张。”
可是几年后,村民们发现,这些蜜桃虽然好卖,但也有缺点:当年村民们种的桃子品种虽然味道甜美,但硬度太低,一不小心就会磕破,不利于运输和储存,稍有差池,一筐一筐的桃子便烂在了筐子里,损失不小。如何在保证桃子质量的前提下,把这个问题避免掉,尽可能地降低损失呢?这是张凤民和村民们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优质蜜桃带富更多人
张凤民所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前身是黄楼果园场,以往这里种植果树都以村为集体,由村委会直接负责桃农的协调管理。2012年,张凤民开始掌管果园场,成立了专业的农民合作社,继续带领桃农们靠桃树发家致富。
一上任,张凤民便和桃农们商量,何不采取更换优质品种的方法,把这种不利于运输的桃子换掉?张凤民的话得到了桃农们的一致同意。随后,张凤民带领村民代表一起到河南引进了如今种植的“松森”品种,这个品种的桃子个头大,色泽好,硬度高。“遇到年景好的时候,一个桃子一斤重的很常见,别提多喜人了。”桃农们说,这个品种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效益,他们清楚地记得,这样的桃子曾经卖到10块钱一公斤,还刷新了多年来桃子的销售记录,一亩桃子能卖到近15000元。
如今,黄楼村的桃农们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大多靠蜜桃建起了楼房,购买了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富裕起来后,张凤民还想带动更多的农民种植桃树,共同发家致富。
自从接手创办合作社后,张凤民和社员张凤军、韩秀民、孟凡杰一起分工,每人负责义务帮周围的村民讲解桃树种植技巧,为想种桃子的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他们的带动下,目前,围绕黄楼村周围已有19个自然村的村民加入到种植桃子的队伍中来,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去年,合作社还出资为100多户困难群众提供了6400多棵桃树苗,帮助附近村民种植桃树140多亩,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目前,张凤民还给村里的蜜桃注册了黄楼商标,他说,下一步,他们打算把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再扩大300亩,再引进一些更优质高产的桃子品种,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种桃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