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聚焦三农

巩义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年09月06日 09:03来源:巩义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点击量:0

巩义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一、“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回顾

我市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4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面积16.2万亩。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3万亩,产量常年维持在3亿斤左右。

2011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结合我市的农业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以加快推进“4个10万亩”基地建设(在南部山区建设10万亩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黄河滩区建设10万亩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在百里邙岭建设10万亩林果种植生产基地,在“西芝回鲁”建设 10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为主线,以“五个一”工程建设(一个高标准粮田万亩示范方、一个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一个沟域经济示范点、一个休闲农业示范区、一个全国美丽乡村示范点)为抓手,以巩义市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认真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全市农业现代化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目前,“西芝回鲁”优质粮生产区现有粮食种植面积12.4万亩,建设部级小麦、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各2个;黄河滩区高效农业开发生产区现有棉花、花生、瓜类等高效经济作物近4万亩;百里邙岭林果生产区现有林果种植面积3万亩;南部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现有核桃、柿子等干果种植面积2.8万亩。2014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1.6亿元,比2010年增长68.1%。全市粮食总产达14.6万吨,比2010年减产7%。水果产量30470吨,比2010年增长24.8%,蔬菜产量52772吨,比2010年增长14.3%。全市肉类产量2.7万吨、蛋类产量1.0万吨、奶类产量0.52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7.4%、6.4%和4%,水产养殖面积5235亩,水产品产量4830吨,比2010年增长392.9%。

巩义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投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保障

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安排专项财政资金1600余万元,对设施农业、畜牧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项目建设进行奖补。鲁庄、米河、西村、小关、康店、河洛、芝田、孝义等镇、街道办积极制订现代农业发展奖补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投资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共计8000余万元,用于良种补贴、高产创建、农业结构调整、设施农业等项目建设。一系列奖补政策的出台实施和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粮食生产稳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大幅度增加

2011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在扎实做好稳定播种面积、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抗灾救灾等项工作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抓好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有效提高了我市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良种补贴惠农政策,采取现金直补的方式,2011—2014年共推广小麦良种补贴面积133.66万亩次,玉米良种125.83万亩次,棉花良种10.42万亩次。扎实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重大病虫害防治率、应急处置率分别达到91.7%、10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20%。积极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市级建有万亩示范片、千亩方、15亩高产公关田,万亩方单产都在600公斤以上,较好地完成了高产创建任务,通过这几年高产创建示范方的实施,示范方成了优良品种的展示窗口、高产栽培技术的展示基地、农民技术培训的现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粮食仓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十二五”期间,投资209万元对我市10个仓储企业的危仓老库进行了维修,投资959万元为全市各乡镇农户配发3万个科学储粮仓库,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储粮过程中的虫蛀、霉变、返潮等问题,减少农户储粮损失6%以上。

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全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2.83万亩,其中蔬菜大、中、小棚(室)面积6000余亩。全市林果业种植面积达5.8万亩,产量4.6万吨;中草药生产面积发展到3000余亩;花卉生产面积发展到4000亩,其中,在东黑石关和河洛镇滩区新发展玫瑰、牡丹种植600余亩,在夹津口发展油用牡丹500余亩。

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有序推进。在北部邙岭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方面,在康店、河洛两镇邙岭和黄河滩区规划建设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循环农业集聚区,集聚区新发展苹果、梨、杏、核桃2500亩,优质水果种植总面积达3.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建生产道路18.5公里,铺设输水管道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6公里。在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方面,新发展核桃、柿子2000余亩。我市将夹津口镇嵩山大峡谷确定为全市沟域经济示范点,进行开发建设。投资1080万元,邀请中国创意研究院对“嵩山大峡谷”进行了创意策划,修建了通往嵩山大峡谷的施工道路及观光步道,种植中药材2000余亩,升级改造农家乐5家。在伊洛河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方面,在孝义街道伊洛河滩区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达到2600余亩,生产有机蔬菜400吨,优质水果200吨,全年接待休闲观光游客7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7600万元。

抓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重点开展了宣传培训、野外调查、采样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配方肥推广、数据库建设、效果评价、技术研发等工作,共采集、分析化验土样5900个,分析数据达4.6万多项次;培训农民4.5万人次,发放施肥建议卡19万份;安排田间肥效试验小区60个,校正实验小区60个,统计试验数据6万余项次;服务农户5万余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90万亩次,节约化肥0.8万吨,推广配方肥2.2万吨,实现总结本增效10500余万元。

(三)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成为我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落实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实施项目带动,狠抓畜牧产业化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条主线不放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规模养殖场(户)302个,其中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场(户)3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134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场(户)21个,存栏蛋禽2000只以上的蛋禽场(户)129个,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肉禽场(户)15个。其中牛师兄食品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达到6万头,产值达到1亿元,并于2014年11月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晨发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达到2万头、年产值3000万元。西村曙光养鸡场存栏蛋鸡7万只、年产值1000万元。这些龙头企业分别成立了不同的畜禽养殖合作社,带动了全市广大养殖场(户)从事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显著加快,随着近几年来上级畜禽标准化养殖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到2014年,我市共有近30家畜禽养殖场参加了国家、河南省郑州市的养殖标准化示范建设,并有2家养殖企业获得国家“标准化示范场”荣誉称号。国富公司流转土地4200亩,进行优质牧草种植,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四)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带动农户能力不断增强

2011年以来,我们以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健康地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由100家增至274家,农业龙头企业由76家增至95家,其中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由14家增至18家,郑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由12家增至16家,汇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牛师兄食品有限公司、兴旺木业有限公司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从无到有,目前,巩义市在工商部门注册家庭农场17家。2014年,全市龙头企业年产值实现15.5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4.1亿元,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2亿元,比2010年增加10.09亿元。特色农产品得到开发,小相菊花、黄金玉米、千万人家黑色食品、百万水果、金银花等农产品逐步推向市场,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全市农业种养类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自有品牌9家,注册商标9个。鲁庄镇小相村的3000亩野菊花因其独特的区域优势,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并于2014年获得上海国际茶博会“中国名优茶”金奖。休闲农业呈现亮点,截至2014年,我市发展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5个,农业休闲观光特色村10个,农家乐100家。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从业人数2300人,销售收入达到9000万元以上。民权村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文化内涵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汇鑫公司推出的“汇馨芳香世界”获得“中国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园区的薰衣草景观入选农业部“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并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2015年3月,市政府认定巩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家,予以重点扶持。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扎实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100余万元购置流动检测车、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等检测仪器和办公设备,市、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基本建成,陆续投入使用;指导天元生态、绿源农副产品、鑫地生泰园、凯鑫蔬菜专业合作社等4家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室,完善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级三层”网络监管体系,共检测农产品22.85万余批次,年均达5.71万余批次,品种包括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检测覆盖了整个市区和主要的农产品种植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均合格率已达99.2% 以上,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在省农业厅十六次对我市无公害蔬菜产地进行抽查检测中,我市蔬菜全部合格,名次位居河南省直管县市第一名。

2011年以来,我市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23个,使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40个,面积24.09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0个,使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达9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7个,河南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1个,面积3000亩。

(六)切实加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2011年以来,我市制定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共组织3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下乡指导群众2万余人次,发放技术指导资料10万余份。2012年我市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共培育科技示范户1972户,覆盖18个镇、街道办260个行政村,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个,示范农作物新品种76个、农业新技术8项。累计开展18轮大规模下乡技术服务活动,走访指导示范户7112人次,发放技术指导资料近12万份。扎实开展农民技术培训。2011年至2014年,共开展退耕还林农民培训1528人,绿色证书培训2000人,蔬菜园艺工、农作物防治员等专业技能型农民培训4078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59人。

努力提高农业执法水平。我们履行农资监管职责,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农资市场整顿管理,共检查玉米、小麦、花生和大豆种子数量1112万公斤,农药97万瓶、化肥810万公斤;处理种子案件97起,农药案件16起。认真做好仓储种子抽样检疫工作,对我市四个国库储存的玉米、棉花种子进行调运检疫,共检疫种子13626万公斤,抽取样品799个,保障了全市农业生产安全。

(七)大力实施沼气工程,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2011年以来,通过争取项目资金、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指导、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等多种措施,在继续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市规模养殖户多的实际,强力推进大中型沼气建设,有效治理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使我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2011年到2014年我市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90座,累计建成18000余座,新增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6个,累计建成150余座,新增沼气服务网点25个,累计建成37个。

(八)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机械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逐年增加,中央和省、郑州市及我市财政共下拨补贴资金3568万元,补贴推广各类机具3430台(件)。在购机补贴的拉动下,我市大中型农业机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拖拉机15160台、联合收割机796台、耕整机503台。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9.13万千瓦/8.4万台,分别增长8.9%和7.14%。农业机械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耕作、排灌、植保、收获等各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我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7万亩、59万亩和52万亩,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2%和36.5%。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我市夏秋两季的收、种、犁、耙、运及秸秆还田已全部或基本实现机械化,机具利用率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除,新的矛盾问题又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农村投入问题。省全面直管后,我市作为一个自立门户的主体,尚未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二是水资源缺乏问题。我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部山区土地贫瘠,中北部灌溉水源工程建设滞后,旱岭地面积达23.8万亩,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扭转;2014年6-8月份,我市持续高温干旱,全市15.2万农村居民人畜吃水困难,尤其是南部山区人畜用水水源匮乏。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