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政策

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

2016年08月29日 09:54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点击量:0

为巩固提升和示范推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效,进一步提升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省政府办公厅8月16日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发展规划》要求, 到2020年,循环经济示范带动效应全面发挥, 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体系得到全面建设和提升,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各市州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典型模式。

提升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水平方面

以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和甘(南)临(夏)陇(南)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基地为依托,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完善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6〕203号),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示范引领为抓手,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业、设施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围绕“1236”扶贫攻坚行动,推进“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建设,减轻农村面源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以循环经济促进农村地区扶贫脱贫的新途径。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

一、种植

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尾菜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甘肃十三五循环经济——摄图

(一)发展节约型种植业。推进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不断创新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等农作制度,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轮作,合理确定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推广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相结合的地膜减投技术,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制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耕地质量。在河西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区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等农田高效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稳步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建设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在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旱作农业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集雨补灌等旱作农业技术和抗旱耐旱品种,加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水肥一体的化肥节约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导向,加快淘汰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开展农机更新改造,推广使用节能型农业机械,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在河西、陇东、陇中玉米主产区重点推广秸秆青贮、压块等全营养饲料加工技术;在陇东、陇中小麦主产区重点开展秸秆氨化项目建设。在河西及陇东小麦、玉米主产区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在河西、陇东推广秸秆快腐还田,在河西、陇东、陇中秸秆资源丰富、有机肥应用基础条件好的市县重点推广以工厂化秸秆综合腐熟技术、有机与无机肥生产技术。在河西棉花秸秆资源丰富、居民相对集中的地区组织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在河西、陇中秸秆资源丰富地区示范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项目,河西重点发展双孢蘑菇优势产业区、陇中及各市州近郊发展秸秆平菇优势产业区、陇南重点发展秸秆黑木耳香菇优势产业区,构建全省秸秆食用菌优势产业基地。在河西、陇中现有规模造纸企业集中地区开展秸秆造纸企业升级,在河西、陇东地区发展秸秆新型板材、秸秆炭化等新型产业。

(三)推动农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建立政府推动、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农田残膜、灌溉器材的回收利用体系,加大农田残膜污染监测,推动机械化回收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引导农民回收旧地膜和使用可降解地膜;在陇东、陇中地膜使用集中区域,建设农田残膜、灌溉器材回收加工网点。

(四)推广尾菜资源化利用。加大尾菜饲料化、肥料化、资源化利用,在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渭河流域、徽成盆地为主的蔬菜主产区,开展尾菜饲料化和肥料化技术提升与示范推广。

(五)构建区域农业循环产业链。河西走廊中部绿洲灌溉区,采取“种植—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沼液、沼渣)—种植”的农牧结合型循环经济模式,以沼气为纽带,联动粮食和蔬菜种植、瓜果栽培及畜牧养殖,完善农业产业链,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以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为重点,发展“种植(林果)—林下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种植(林果)”一体化的农林牧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

二、林业

到2020年,林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一)加强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推动林业生态效益的发挥。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河西内陆河地区以水源涵养、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为重点,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三大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推进河西走廊阻沙固沙林带工程建设和沙产业发展;中部沿黄河地区严格保护林草植被,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实施兰州北部百万亩防护林工程;实施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着力解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工矿业污染等问题;甘南高原地区实施封禁保护、退牧还草、人工种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草畜平衡,恢复林草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水源补给能力;南部秦巴山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为重点,结合生态建设工程,做好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增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以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发展壮大特色林业产业经济。

(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序利用森林景观。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陇南山地湿润半湿润区要探索独特的循环型林业发展模式,即:山顶发展“林—山野菜—沼—林”的循环经济链条,以生态林保持水土为中心,林间种草;山腰发展“林—畜—沼—林”的循环经济链,以保持水土为中心,栽培林果,林、菌、药材间种,互利共生;山底利用其优势气候、水文条件,发展“林—粮—沼—林”的循环经济链,发挥原有的商品粮基地优势,保障粮食种植,同时发展创收型经济果林,利用沼气池有机肥料还田,补充土壤肥力。在陇南山区通过建立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形成高附加值绿色农业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全省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有序利用森林景观,发展生态旅游。

(三)推进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动林业“三剩物”的综合利用,加大对废旧木质家具、木质包装的回收利用,在兰州等大中城市开展园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利用森林经营、采伐、造材、加工等过程中的剩余物开展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林业废弃物处理、收集、储运为一体的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