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农业政策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二)

2016年03月25日 11:03 来源: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

    (七)完善科技支撑体系。依托信阳市现有科技机构,整合科研力量,创建省级茶叶科技创新中心,着力研究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以现有茶学专业为基础,组建茶学院(系),为全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国家茶叶技术产业体系的建立,建设2―3个茶叶重点实验站,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茶企业建立茶叶科技研发中心,承担新技术、新品种及“南茶北移”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市、县、乡三级茶叶科技服务体系,支持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的县(市、区)、乡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把茶叶科技人才引进纳入省辖市、县(市、区)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专业人才到茶叶基地工作。积极开展茶艺师等职业技能鉴定。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多渠道、多手段对茶农和企业人员开展培训。

    (八)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坚持外引与自繁自育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现有设施条件好、技术优势明显的生产场、科研教学单位和龙头企业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扩建20个面积500亩以上的茶树无性系良种母本园,改扩建30个年产1000―2000万株的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圃,建设1―2个“南茶北移”试验、示范点,加大对良种的培育、改良和推广,提高我省茶树育种水平和良种覆盖率,满足我省及我国北方茶区用种需求。

    (九)完善标准化体系。在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国家标准和桐柏玉叶茶省级地方标准等基础上,按照国家茶叶无公害和有机茶产品的生产标准,建立完善全省茶叶标准化体系,推行茶叶标准化采摘与制作,规范茶叶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藏等,加快推进信阳红茶、桐柏红茶生产工艺标准化,逐步实现我省茶产品标准化。建立和完善茶业标准化推广、检测、评价、信息服务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和QS(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等认证。

    (十)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坚持立足本省、拓展中西部和北部省份市场及巩固欧洲、开发非洲和北美洲市场的原则,积极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充分发挥郑州等地的市场辐射能力,优化整合市场资源,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打造辐射全国的茶叶集散中心。整合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地现有市场资源,打造一批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茶叶产地交易集散中心。支持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的10个县(区)及乡镇建设一批茶叶产地市场。支持提升茶叶储藏保鲜能力等,在茶叶重点产销区改扩建一批储藏能力达50吨以上的保鲜库。鼓励龙头企业在销区设立专卖店、直营店,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中城市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借助大型连锁商业超市或网络系统,扩大我省茶叶市场的覆盖面。积极采取茶叶连锁经营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茶叶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经纪人队伍,不断促进我省茶叶销售规模扩大。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打造出口品牌,支持建立茶产品出口质量可追溯体系,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十一)完善质量监控与预警体系。依托现有的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充实检测力量,在郑州、信阳和南阳等地改扩建2―3个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支持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的10个县(区)依托现有机构和条件,设立县级茶叶质量安全及茶树病虫草害防治预测预报站。支持茶园面积达万亩以上的乡镇设立预测预报点,逐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及茶树病虫草害防治监控与预警体系。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面质量管理,实现茶叶质量全程可监控、可溯源。强化农药和肥料等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登记制度。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立植保专业队,实行统防统治。

    六、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六大工程、五大体系”初步估算总投资98.6亿元,其中:2011―2015年投资50.35亿元,2016―2020年投资48.25亿元。

    1.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投资。投资49亿元,占总投资的49.70%。其中:改造低产低效茶园60万亩,投资9亿元;新建标准茶园200万亩和建设万亩、千亩和百亩高效示范茶园,投资39.8亿元;建成2个千吨级边销、出口茶生产基地,投资0.2亿元。2011―2015年投资25亿元,2016―2020年投资24亿元。

    2.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投资。投资9.5亿元,占总投资的9.63%。其中:研究开发夏秋茶、企业开展夏秋茶生产示范、加快调整产品档次结构,投资3.2亿元;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开展清洁化生产示范,投资2.8亿元;实施新产品开发计划,投资3.5亿元。2011―2015年投资5.2亿元,2016―2020年投资4.3亿元。

    3.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投资。投资6.1亿元,占总投资的6.19%。其中:培育上市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投资4亿元;培育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投资2.1亿元。2011―2015年投资2.1亿元,2016―2020年投资4亿元。

    4.知名品牌创建工程投资。投资1.4亿元,占总投资的1.42%。其中:实施茶叶品牌带动工程,打造6个国内知名品牌、15个省内知名品牌,投资1亿元;保护公用品牌,投资0.4亿元。2011―2015年投资0.8亿元,2016―2020年投资0.6亿元。

    5.茶文化与茶旅游开发工程投资。投资11亿元,占总投资的11.16%。其中:开展茶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宣传,投资0.5亿元;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投资9亿元;举办茶业博览会、茶文化节、茶叶论坛等活动,投资1.5亿元。2011―2015年投资6亿元,2016―2020年投资5亿元。

    6.消费群体培育工程投资。投资2.5亿元,开展饮茶文化宣传和氛围营造,占总投资的2.54%。2011―2015年投资1.5亿元,2016―2020年投资1亿元。

    7.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投资。投资3.8亿元,占总投资的3.85%。其中:创建省级茶叶科技创新中心、组建茶学院(系)、建设3个茶叶重点试验站,投资2亿元;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加强人员培训,投资1.8亿元。2011―2015年投资2.2亿元,2016―2020年投资1.6亿元。

    8.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投资。投资2.15亿元,占总投资的2.18%。其中:改扩建20个茶树无性系良种母本园,投资0.6亿元;改扩建30个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圃,投资1.2亿元;建设2个“南茶北移”试验、示范点,投资0.35亿元。2011―2015年投资1.5亿元,2016―2020年投资0.65亿元。

    9.完善标准化体系投资。投资1亿元,占总投资的1.01%。其中:建立完善茶叶标准化体系,投资0.3亿元;推动茶产品标准化,投资0.3亿元;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投资0.4亿元。2011―2015年投资0.4亿元,2016―2020年投资0.6亿元。

    10.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投资。投资11亿元,占总投资的11.16%。其中:建设郑州等茶叶主销区批发交易市场,投资3亿元;建设信阳、南阳和驻马店等茶叶主产区批发交易市场,投资4亿元;建设茶叶生产重点县(市、区)产地销售市场,投资4亿元。2011―2015年投资5亿元,2016―2020年投资6亿元。

    11.完善质量监控与预警体系投资。投资1.15亿元,占总投资的1.17%。其中:改扩建2―3个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投资0.5亿元;建设重点县(市、区)、乡镇茶叶质量安全及茶树病虫草害防治预测预报站(点),投资0.65亿元。2011―2015年投资0.65亿元,2016―2020年投资0.5亿元。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通过规划的实施,将使我省茶叶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茶叶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茶文化更加浓厚,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我省将实现由茶产业大省向茶产业强省的跨越。到2020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将达到300万亩,较2010年增加2倍多,按实际采摘面积260万亩计算,全省茶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81亿元增加到234亿元。扣除50%的生产成本,全省年茶产业纯收入将由2010年的40.5亿元增加到117亿元。

    2.社会效益。通过规划的实施,可充分发挥茶产业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到2020年,我省茶农数量将由2010年的25万多户增加到75万户左右,按照每户种植4亩茶园计算,户均每年增加收入3.6万元以上,对增加农民收入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茶产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流通、精深加工、文化娱乐、观光旅游等领域也将逐渐发展壮大,按照茶叶生产环节可吸纳150万个农村劳动力、加工和流通环节可提供约80万个就业岗位计算,整个茶产业可提供约230万个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用明显。因此,我省茶产业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茶产业既是高效农业,又是环保产业。通过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大大降低茶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建设规模较大的茶园,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建设茶叶生态旅游观光茶园等,可达到美化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河南省茶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委农办、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农业厅、林业厅、商务厅、文化厅、旅游局、省政府金融办、省供销社、农信社、农业银行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全省茶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管理等工作。茶叶主要产销区的省辖市、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本地茶产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

    (二)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茶产业加快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方式,由无偿支持为主转为有偿支持为主,通过财政资金参股、控股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以及科技研发等资金按照项目适宜原则向茶产业倾斜。将发展茶产业纳入退耕还林和生态林、防护林建设等范畴,在种苗培育、更新改造、病虫害防控和生态补偿方面享受与林业同等的政策。落实茶产业税收减免政策,制定土地利用、工商注册等组合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茶产业,促进茶产业良性发展。

    (三)优化投融资环境。积极探索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强化金融机构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协调引导农信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向茶叶生产大中型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茶叶市场流通体系等建设;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茶叶保险业务,降低茶叶企业和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的生产经营风险。采取联合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发行债券等多样化融资方式,实现茶产业投资快速增加。围绕茶产业的销售、加工、种植等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合作者,与国内外大茶叶生产经营商联合,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通过返租倒包、合作社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回乡创业人员、种茶大户和广大茶农自筹资金建设茶叶生产基地。

    (四)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大对茶产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与培育力度,重点支持省级和跨地区、辐射范围较大的茶叶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销联合体等。大力培育企业、专业合作社、茶农等产业经营主体,优化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标准+茶农”等模式,推行农户生产鲜叶、加工厂(专业合作社)加工成品、公司品牌化经营的模式,建设一批与茶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扩大产业覆盖面和提升产业带动力。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机构在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药源头控制和茶叶初制加工等过程中的服务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五)树立我省茶叶品牌形象。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普及茶叶消费知识,促进茶叶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成为主体市场。以信阳茶文化节、郑州茶叶博览会等会展为平台,不定期举办综合性、专题性的国际国内茶叶博览、展示、技术洽谈会等,扩大我省茶产业的影响。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类茶叶博览会、学术研讨会及各种宣传活动,塑造我省茶叶品牌形象。

 

相关阅读:

浙江省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6〕11号)

海南省油茶产业项目资金扶持政策(2015)

定南县2015年春油茶种植补助政策,补助标准是多少?

2015年茶树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