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聚焦三农

2020山东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20条”(全文)

2020年03月03日 15:18 来源:山东省政府网站

8.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

推进乡镇卫生院空编补齐,鼓励财政困难县(市、区)乡镇卫生院实施学费代偿办法招聘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

支持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共体,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差别化医保支付政策。

9.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力推进乡、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育一批风筝年画村、刺绣剪纸村、雕刻面塑村、柳编草编村等"非遗"村落。

划定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农业遗迹、文物古迹、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和灌溉工程遗产;指导传统村落严格按照"一村一档"建立档案;强化乡村建筑文化传承创新和建筑风貌规划管控,引导规划、建筑、园林等设计人员参与美丽村居建设。

10.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持续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探索建立具有山东特色的农村养老周转房和幸福院建设模式。

在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完善城乡低保标准与消费支出挂钩的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困难残疾人分级分类保障政策。

11.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继续推进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优化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具备条件的农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成立党组织,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制定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

建立和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每3年调整一次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

三、推进城乡设施融合

12.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

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省、市、县(市)和乡镇"四级"国土空间规划,整合原村庄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乡村规划,开展县域村庄布局工作和村庄规划编制。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以市县域为整体,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

13.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指导各市统筹规划城乡综合交通运输设施,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推进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

统筹规划城乡污染物收运处置体系,深化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清洁取暖工程,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完善城乡绿化体系,加快推进绿道建设,深入开展"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将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

14.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

全面开展乡村基础设施产权普查登记,落实产权所有者管护责任。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事业单位改革,建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建立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污水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管养体系,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四、推进城乡经济融合

15.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深入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六大行动",积极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培育一批百亿级以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产销衔接服务平台。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到2022年,全省建成50家左右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创建10家以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开展精品旅游小镇和精品旅游特色村创建。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16.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完善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环境,广泛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有效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

健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机制,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开展家庭农场典型监测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抓好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提升行动。

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

17.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探索利用财政资金开展棉花目标价格保险,对适合的农业项目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业项目实施主体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

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和生产者补贴制度,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创新涉农财政性建设资金使用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项目。

完善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补贴政策,逐步扩大省级补贴规模,健全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保障机制。

18.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划和储备区建设,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管机制,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和轮作休耕制度。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积极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全面开展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

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维护参与者权益;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体系,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抵押融资。

健全深化农业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五、强化工作保障

19.注重试点引领

支持济青局部片区及有一定基础的市、县积极创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选择部分市、县设立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支持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率先落地,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并加以宣传推广。

20.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督导。省有关部门要围绕人口、土地、财政、金融和产权等重点任务,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

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压实主体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建立督导激励机制,按规定开展督导调度,完善城乡融合奖惩措施。

你可能感兴趣

最新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电话
    免费获取合作资料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美国优质土地都在这里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