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求。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更重。
乡村振兴大幕拉开,来自乡村、关注“三农”的代表委员们,热议并展望美丽乡村新图景。
开局良好:振兴步伐全面加速
在贵州山区,农村“土特产”闯进了“大市场”,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村里蔬菜直供广州、深圳,种地产值从原来一亩不到1000元,到现在亩均5000元以上。”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代表说。
塘约村921户、4881亩耕地全部入股到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种植蔬菜、晚熟红脆李、黑珍珠樱桃,或者就地务工,2018年村集体收入36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村里贫困户全部脱贫。
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钱,是乡村直面市场、兑现价值的一条通路。
阿里巴巴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登陆淘宝天猫的特色农产品超过2900种,其中七成以上产自中西部省份。
在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实践中深入人心,指引着广大乡村绿色振兴的生动实践。
从阴雨连连的莫干山麓,到春意渐浓的首都北京,浙江省德清县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代表随身带着一份村级“发展规划”:2020年接待游客人次突破30万,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
“一间老房子,就是一个‘聚宝盆’。”孙国文说,这几年村里民宿发展如火如荼,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如今1500多位村民都在家创业就业,村里还净流入500多人。
一年多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实施,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展开有益实践,乡村嬗变由表及里、一天一个样。
关键在人:有人气才有希望
一不靠山、二不靠水,单靠人均一亩多地,养奶牛、种有机蔬菜形成的从土地到餐桌的产业链,就撑起了一个村的振兴。
眼看村里产业越做越大,山东省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代表有了更长远的期望:发展产业缺啥也不能缺人,希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在实践中思索道路,代表委员们悟出了同样的道理:乡村振兴首先要有人的振兴,乡村有人气才有希望。
2018年,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引入田园综合体项目,如今已建成16个冬暖式大棚,草莓、南瓜、西红柿等销售红火,为村庄发展带来新思路。因为掌握科技、信息,项目中两位技术人员成为全村“香饽饽”,前来讨教取经的村民一波接一波。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系统性、跨越式、创新性的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代表说。
她建议,短期调动乡贤和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融入村集体,并鼓励退休人员通过返聘等方式进入农村;中期收集整合在外务工的青年优秀者,鼓励其返乡创业;长期制定规划,定向培养农村科技型人才,服务农村发展。
拓宽活力之源,精准创造条件,让农村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在浙江省桐庐县环溪村村委会主任周忠莲代表看来,乡村在吸引大学生、专业人才和工商资本下乡的同时,更要关注农民工、年轻人等主体的返乡创业。
聚力攻坚: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当歌声响起,祖国乡村的经典模样令人神往。
悠扬的歌声照进了现实。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村庄社区垃圾不乱堆乱放了,污水乱泼乱倒现象少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提高明显……
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两泉坡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树睦代表说,当地去年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风景如画、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正在变为现实。
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列明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系列任务。
在中天金融集团董事长罗玉平委员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一定要软件、硬件“两手抓”,既要加强交通、产业配套等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也要加大文化、教育、体育等软件投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03年以来,浙江省持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久久为功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驱动浙江乡村振兴脚步走在全国前列。
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突破口、先手棋,撬动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良性发展循环。
“在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上,共同建设美丽乡村。”黑龙江省尚志市鱼池乡新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金东浩代表说,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定能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推荐阅读:乡村建设运动是什么?梁簌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