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比如“互联网++”、“一带一路”等等,都出现在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词都是啥意思呢?跟咱农民又有啥关系呢?《三农中国》今天继续邀请专家,为您解读新概念。
今天要说的,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普惠金融”。
创新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所谓普惠金融,是现阶段的一种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主要任务就是让列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让更多人受益,比如银行理财产品门槛价是5万元,而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只要1块,这就可以算是普惠;又比如以前中小企业基本贷不到款,而现在有了小额贷款服务,相对来说容易了一些,这也可以算是普惠。
此次两会中总理提到的,要大力发展“金融普惠”,将会在哪方面着重发力?我们邀请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为您带来科普和解答。
姚景源: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在金融上面,我们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我在调研当中,现在我们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月息都能上到1.81,那化成年利率都到了20%了。
所以应当讲现在我们大家知道大企业贷款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但是中小企业,包括一些涉及到三农的中小企业,我们难度都非常大。从去年开始,总理曾经明确的讲,说我们要定向的扶持,定向的面向三农、面向小微企业、面向实体经济。
应当说前几年我们的工作有了很多成绩,但是今年我们还是要更加普惠,让我们的金融之水,能够更多的流向实体经济,流向三农,流向小微企业。当然这方面呢,我觉得做到普惠金融,金融普惠也好,我们很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改革来使这件事情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