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很多种植水稻的地区开始采用一种叫“间歇性淹水法”的种植技术。
针对这种做法,近日美国科研杂志《国家科学院学报》刊发的一则研究报告指出,“间歇性淹水法”会使稻田释放大量的一氧化二氮,这种气体会加速全球变暖。
水稻种植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相当于600个燃煤电厂?
《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的研究报告,出自美国环境保护基金组织,他们通过对稻田的实地测量及估算发现:
“持续性淹水”的稻田主要释放甲烷,“间歇性淹水”的稻田则主要释放一氧化二氮。一氧化二氮捕获大气热量的能力,是甲烷的数倍,而“间歇性淹水”稻田释放的一氧化二氮是“持续性淹水”稻田的30到45倍。
不管是甲烷还是一氧化二氮,都会加速全球变暖,研究小组估算后认为,目前全球范围的稻田对气候的长期影响,相当于600个燃煤电厂带来的增温效应。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研究小组给出了建议
美国环境保护基金组织建议,水稻种植时,如果用浅灌取代间歇性淹水,灌溉式水稻种植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有机会降低60%;如果进一步将浅灌与氮和有机质管理结合起来,有望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90%。
目前,中国、印度、美国都是水稻的主要出产国,但此前都没有把一氧化二氮纳入到联合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当中。
研究小组更为担心的是,当前有些种植者为了降低甲烷排放量,采取的一些有机质管理技术,反而增加了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