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产品由于保质期短、存储难度大,成熟之后一旦卖不出去,就会烂在地里、农户血本无归。然而从地头到餐桌的距离,在过去是相当遥远的,中间隔着采收、收购、存储、批发、运输、零售等多个环节。一旦销路不佳,存储时间就漫长无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全国多地推进“电商+扶贫”的模式,让互联网+把农户的产品销往全国,农户不用为销路发愁,农产品的质量也得以保障。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商产业,走出了一条“电商+扶贫”的特色脱贫致富路。
吕国伟,是一家电商平台在台前运营中心的负责人,今年夏天,他的生意做得和这天气一样“火热”。和他合作的农业合作社目前有6家。各合作社生产的玉米、金蝉等农特产品通过各大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吕国伟:平常把台前的农土特产收集起来拍照,然后写文案在网上发布,帮助老百姓把东西给卖出去。
通过“触电”火起来的不止吕国伟一人,还有他身后的36名贫困户。他们有的是吕国伟的“加盟商”,由吕国伟协助开设网店并提供货源和营销指导;有的是吕国伟的“打包工”,负责打包快递包裹,一些手快的贫困户月收入能在2000元以上。
贫困户孙绪磊:我在网上开了个店铺,每天都来这里打包,通过平台挣钱,希望早日脱贫。
目前,台前县已发展电商企业300多家、农村网店4800多家、电商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随着电商在台前县的蓬勃发展,头脑灵活的村民黄良德率先“触电”,不仅在“线下”办起了生产成人围兜、尿垫等产品的加工厂,还积极在“线上”开展产品营销,成为当地电商扶贫的典范,向他“拜师学艺”的村民更是络绎不绝。
黄良德:现在的模式是工厂加扶贫基地加电商,我这里有13个贫困户,电商平台5个,年销售额大约在100到200万,我希望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好好发展。
同时,台前县围绕“互联网+县域新经济”及“电子商务实操”等内容,开设免费电商人才培训班,激发贫困户的电商创业热情。截至目前,已组织97期公益电商培训,惠及700多名贫困户。台前县打渔陈镇马街村贫困户马怀申就在县电商办的帮扶下成为了电商扶贫带头人。
马怀申:我以前想干电商,没好平台,也没机会,我参加了县电商办的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通过电商平台自己开了三个店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电商办的帮助,经营的效果很好。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电商办副主任王超阳:2018年1月至5月,电商农产品上行销售了有一千六百多万,我们准备将电商企业的销售和农户的种植结合,再加上精准扶贫基地,形成电商企业加精准扶贫基地加贫困户模式,以达到贫困户增收,合作社增产,精准扶贫基地产品增量的效果。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大磏镇大磏社区的脆红李、安果乐等品种的李子挂满山头,当地邮政部门为果农提供了电商销售平台,把当地优质李子销往全国各地,帮助农户增收脱贫。
在真自治县大磏镇大磏社区天台寺组,漫山遍野的脆红李、安果乐李子挂满枝头,林子里还随处可见忙于采摘李子的群众。
果农张小敏接完客商打来的电话后告诉记者,他的李子不愁销路,每到李子成熟的季节,每天都有不少的客商打电话来订购,加上当地邮政部分提供的电商销售平台,一天下来销售的李子在600斤以上。
张小敏:今年通过电商和网上销售,往年是背起到外面去卖,现在在家就卖了,减轻很多劳力。
据张小敏估算,今年有了电商的帮忙,他的10多亩李子至少获利7万元。
张小敏:今年的李子大概就是万把斤,全部卖完大概有7、8万元左右。
在山下的李子集中收购点,大磏镇的邮政工人员忙个不停,分挑、装箱、称重、用胶布封装好后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
大磏镇邮政支局局长唐永:网上的订单大概每天50单以上,目前还没有大量推广,按照去年的情况计算,应该有2000件以上,目前第一批已经200件了。
大磏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熊云说:以前当地的李子都是以等待收购和自行销售的形式被动出售,收入无法保障。去年开始,村里通过搭线电商平台,主动出击,实现了李子出山,走向全国。
熊云:一是利用微商,通过转发朋友圈,带动李子市场;二是联系邮政,利用网上平台进行订单销售,下多少单就采摘多少。
据介绍,近年来,大磏社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李子产业,种植规模达4000多亩,其中1000多亩已经挂果。每年可创收40万元以上,惠及农户800多户4000多人。大磏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熊云说,对于未来,社区还有新打算。
熊云:下一步打算在李子林里掺入其他品种,通过旅游带动经济、水果种植发展,四个季节上都种上水果,让客商、客户都能尝到最新鲜的水果。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7年,我国电商扶贫已经覆盖499个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上半年中国农村电商上行发展报告》便显示,今年1-5月,全国网上零售额为32691亿元,同比增长30.7%。预计2018年农村电商上行的规模和速度均会超过2017年。电商不仅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也增强了群众的致富能力,电商打通了农户的致富增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