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农业快讯

超全!大棚黄瓜种植技术有哪些?常见12种黄瓜病虫害防治措施汇总

2018年09月05日 22:11来源:互联网点击量:0

黄瓜是市场上比较畅销的蔬菜品种,由于大棚栽培成熟期可控、产量成倍增长、经济效益较高,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栽培模式。那么大棚黄瓜种植技术有哪些?有啥病虫害防治措施?

蔬菜-摄图网

一、大棚黄瓜怎么种植?

1.整好地块,大棚消毒

提早扣棚、烤地,定植前20-30天扣盖棚膜,旧棚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磷酸三钠或次氯酸钠喷立柱和棚膜,也可用百菌清等烟剂进行熏蒸。化冻后及时翻耕土地并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

2.定植幼苗

在确保幼苗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早定植,棚内10厘米地温大于12℃,最低夜温不低于5℃。适度密植,每亩4000株左右,要适度浅栽。

3.大棚管理

温度管理:早春栽培的黄瓜前期主要是保温防寒,一般缓苗期前不放风加强夜间防寒,缓苗大约需要7天左右,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夜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到根瓜坐瓜阶段大约20天,要适当控制温度,白天20-25℃,夜间12-16℃,防治徒长。盛果期要适当控温白天25-30℃,夜间16-18℃。

4.肥水管理及中耕

早春栽培地温较低,定植水要适当的小,缓苗后浇缓苗水,浇水后进行中耕,并进行蹲苗。采收根瓜后进行浇水,以后每隔5天浇水一次,浇水最好在晴天早上进行,夏季暴雨忽晴后要浇一次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定植至根瓜采收可追肥1-2次,结瓜盛期7-10天一次。磷酸二铵和硝酸铵交替使用,也可用冲施肥随浇水冲施。

5.吊蔓及整枝

黄瓜长到5节时及时吊秧或插架,以后每2-3天绕秧或绑秧一次,并及时去除所有的侧枝和卷须,瓜秧接近棚膜时掐尖或把尖扭一下。及时打掉下部的病老叶。

二、大棚黄瓜如何防治病虫害?

黄瓜霜霉病

这是日光温室最常发生的病害,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可造成大量叶片枯死,严重时甚至绝产。

1.发病规律开始发病时中、下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呈现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发病初期呈水渍状绿色,以后变黄色至淡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病斑处密生黑色或灰黑色霜霉状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变黄干枯。

2.防治措施霜霉病应采取以生态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霜霉病的特点是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叶片上有水滴或水膜才能发生;在同样环境条件下,徒长的植株,长势弱的植株易发病,健壮的植株不易发病。可见控制温度,降低空气湿度,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是避免霜霉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在定植初期,外温较低,光照弱,很少放风的条件下,垄作覆盖地膜,降低空气湿度,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室温(一般气温提高1℃,空气相对湿度降低3%-4%),早晨揭开草苫后利用顶部薄膜排气筒排除湿气,缩短叶片结露时间,都是防止霜霉病的有效途径。遇到阴天,叶片结露较重时,为防止霜霉病发生,喷布百菌清粉尘剂或用百菌清烟剂傍晚熏烟。粉尘剂每亩用量1千克,烟剂350克。霜霉病发生往往与黄瓜植株内氮糖比失调有关,遇到连续阴天,光合作用减弱,为了改善植株特别是叶片营养状况,可喷施100倍葡萄糖或白糖、米醋和尿素100-200倍的混合液。发现霜霉病可喷烯酰吗啉、霜脲氰、甲霜灵等,也可喷64%杀毒矾M8或甲霜灵锰锌400倍液及一些复配药剂。各种农药交替使用,可以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也可用1:1:200波尔多液喷雾。

使用上述药剂防治效果不好时,可用特效药克露,72%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布,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二三次。当霜霉病来势凶猛,药剂不能防治时,可用高温闷杀病菌的方法,选晴天中午,把温室密闭,使室内气温上升到44-45℃,保持2小时,再徐徐放风降温。经过高温闷杀,病斑可以钙化,控制病情发展。高温闷杀前一天需灌足水,才能避免植株受害。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1.发病规律,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蔓和果实。子叶受害呈凹陷的淡褐色圆形小斑点,真叶受害,初时产生油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四方形,病斑淡黄褐色,潮湿叶背病斑处有乳白色发亮菌膜。后期病斑容易开裂或穿孔脱落,瓜条受害,产生水浸状小圆点,后变淡褐色,形成溃伤或裂口,表面溢出乳白色菌脓,病斑可向果肉扩展,沿维管束的果肉逐渐变色,并可侵染到种子,严重时瓜条腐烂。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主要潜伏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残留在土壤中越冬。种子所带病菌能存活2年以上,在种子萌发时即侵染子叶引起幼苗土壤中越冬的细菌被水溅起,可侵染近地面叶片,农事操作传播再侵染,所以温室覆盖有滴膜和湿度大时容易发病。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似,容易混淆,而防治的药剂与霜霉病不能通用,所以必须认清两种病害症状,才能对症防治。

2.防治方法,从生态防治来看,可参照防治霜霉病的措施进行。另外,要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是普遍采用的方法。育苗要用无病的床土,定植最好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制,或采用嫁接换根栽培。发现病害用DT杀菌剂400-500倍液,或DFM500~600倍,或农用链霉素200ppm,或新植霉素150-200ppm喷雾,也可以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等进行喷雾防治。

黄瓜枯萎病

日光温室黄瓜从幼苗到成株都有发生,尤其在结果期发病较多。苗期发病,茎部变褐缢缩,萎蔫而死。成株发病,有的叶片出现网纹状,有的叶片正常即萎蔫,开始早晚正常,数天后不能再恢复而枯死。潮湿时茎部半边纵裂,上面有红色霉状物,割开根茎可发现维管束已变黑褐色。枯萎病的发病温度为8~34℃,土壤pH值为4.0-6.0。

防治方法:主要靠轮作倒茬,培育适龄壮苗,加强管理,防止根系损伤。要想减少病害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嫁接换根。在药剂防治上可以恶霉灵、氯溴异氰尿酸等进行灌根。

黄瓜白粉病

从苗期到成株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叶柄。

1.发病规律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小斑点,环境适宜时,粉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明显的白粉区,甚至布满整个叶片,上面布满白粉末状霉层,茎蔓、叶柄与叶片上的症状相似,只是白粉少,后期白粉变为灰白色,叶片枯黄、卷缩,一般不脱落,严重时植株枯死。

2.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管理,促进植株健壮,降低空气湿度,防止脱肥早发现病害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敌菌酮胶悬剂600倍液,或农抗“120”100ppm及植物防病膜剂——高脂膜或京2B30的50倍液喷伟。也可以咪酰胺、氟哇唑等进行喷雾,另外也可用百菌清烟剂熏烟或用粉锈宁烟剂熏烟效果也比较好。

黄瓜炭疽病

1.发病规律各个生长期均能发生,尤以生长中、后期较重。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幼茎基部受害,患部缢缩,变色,幼苗猝倒。成株叶片发病最多,开始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病斑外围有一圈黄纹。叶片上病斑多时往往互相汇合形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使叶片枯死。干燥时病斑中部破裂穿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红色粘质物,茎蔓受害,病斑长圆形凹陷,初呈水渍状,淡黄色,病斑扩大如环切茎蔓,病部以上茎蔓枯死。幼瓜不易发病,发病多在采种瓜条上,病斑初呈淡绿色,很快变黑绿色,并凹陷,病斑中央长出小黑点,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粉红色粘稠物,干燥情况下,病斑逐渐干裂,露出果肉。

2.防治方法主要是调节温湿度,加强放风,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进而提高植株抗性。发现病害时,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倍液,6~7天喷一次,连续喷4-5次。可多种农药交替使用,观察效果,择其效果优者实施喷洒。

黄瓜疫病

1.发病规律黄瓜疫病俗称卡脖子、死秧、瘟病。叶、茎、果实、生长点都能发病。幼苗期生长点及嫩茎最容易受害,开始好像水烫状的暗绿色水渍软腐,很快萎蔫枯死,成株受害多在茎部和节部发病,先呈水渍状暗绿色,病部软化缢缩,其上部叶片逐渐萎蔫下垂,以后全株枯死。叶片受害初呈水渍状绿色的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淡褐色大病斑,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从叶柄蔓延到茎部,引起节部发病,病叶很快腐烂;干燥时,病斑发展比较慢,边缘为较明显的暗绿色,中部为暗褐色或青白色,常常干枯脆裂。果实受害,一般下部瓜条先发病,开始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的病斑,以后瓜条往往皱缩软腐,表面生有白色稀疏霉状物。

2.防治方法防治的主要办法有:种子消毒、轮作倒茬、垄作覆盖地膜等措施。种子消毒用600倍瑞毒霉溶液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干净,再浸入清水中4小时后催芽播种。发病初期用72%可湿性粉剂克露600-800倍液防治效果好;嫁接换根也是有效途径。

黄瓜菌核病

1.发病规律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茎蔓、瓜条。茎蔓受害后,初呈水渍状淡褐色病斑,茎蔓软腐,长出白色菌丝,病茎纵裂干枯。病部以上蔓叶萎蔫枯死,在茎内长有黑色菌核。瓜条受害,先在残花部,发病后能引起瓜条病变,病瓜呈水渍状腐烂,长出白色菌丝,以后菌丝上长出黑色菌核。

2.防治方法菌核病防治难度较大,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较有效的方法是实行2-3年轮作。在温室管理上加强放风,控制湿度在80%以下可避免发病。作垄盖地膜,膜下暗灌,限制子囊孢子飞散传播。覆盖紫外线阻隔膜。发现病株及时喷布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菌核净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万霉灵及其复配剂1000-1500倍液防治,每隔14天一次,一般3次即可。

黄瓜灰霉病

1.发病规律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病菌先侵染开败的花,长出灰褐色霉层后,再侵入瓜条,造成脐部腐烂。受害小瓜条迅速变软,萎缩腐烂,病部密生灰色的霉层。如果病花落在叶片上,可引起叶片发病,产生大型枯斑,近圆形至不整齐形,边缘明显,表面生有少量的灰霉,茎部受害,引起局部腐烂,严重时茎被折断,整株枯死。

2.防治方法主要靠生态防治。培育壮苗,定植前清除残株杂草,减少病源。加强管理,注意放风排湿。后部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强度,提高温度可减轻灰霉病发生。选用紫外线阻隔膜。发现病害用50%扑海因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6天喷布一次,喷药重点喷果实。用万霉灵及其复配剂1000-1500倍液防治,每隔14天一次,连用2-4次。在发病前用百菌清烟剂熏烟。

黄瓜蔓枯病

1.发病规律蔓枯病危害叶片和茎蔓。叶片受害,病斑近圆形,有时呈V字形或半圆形大斑,淡褐色至黄褐色,病斑上生有许多小黑点。茎蔓受害,在近节部呈现油渍状斑,椭圆形或棱形,灰白色,稍凹陷,分泌出琥珀色的胶质物。干燥后红褐色,病部干缩纵裂,表面散生大量小黑点。

2.防治方法轮作倒茬,增施优质有机肥,精心管理,植株生长健壮不容易发病。发现病害,立即喷布5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连续喷2-3次。

黄瓜黑星病

1.发病规律黑星病主要危害瓜条,也能危害叶片和茎蔓、龙头等部位。幼瓜和成瓜均可发病,初期发生近圆形褪绿小斑点,病斑处溢出透明胶状物,不久变成琥珀色。起初病斑很小,胶状物只有一小滴,难于发现,以后病斑逐渐扩大,胶状物增加,堆集在病斑周围,容易发。潮湿时在病斑表面长出一层灰黑色霉层。幼瓜受害时,因病斑处的组织生长受抑制而使爪条生长失去平衡,变得粗细不匀,弯曲畸形。严重时瓜条腐烂。叶片上病斑圆形,直径1-2毫米,少数达5毫米,淡黄色,薄而脆,容易破裂穿孔脱落,病斑周围有时有黄色晕圈,后期不明显。幼龄叶发病常由于病斑部位受阻,而在病斑部呈星状开裂。叶脉受害变黑色;停止生长,因而叶片皱缩畸形。茎蔓病斑略呈椭圆形,淡黄褐色,稍凹陷,有胶状物溢出,有的茎部裂开,琥珀色胶状物布满其上,潮湿时也有灰色霉层。龙头受害时,整个生长点萎蔫,发褐,2-3天龙头烂掉,形成秃桩。9-30℃病害均可发生,适宜温度为20-22℃,分生孢子发芽必须有水滴存在,分生孢子的产生必须有90%的相对湿度。

2.防治方法主要是选择无病种子,控制温室空气湿度。在浸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25%多菌灵300倍液浸种1-2小时,清洗后催芽。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瓜蚜

1.发生规律瓜蚜又叫蜜虫,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瓜类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吸取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瓜蚜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叶片上,引起霉菌感染,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于物质的积累。

2.防治方法发现瓜蚜立即喷药消灭。常用的农药有70%吡虫脒、40%啶虫脒、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或40%菊杀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喷雾。也可用敌敌畏烟剂熏烟。

白粉虱

1.发生规律白粉虱是温室的主要害虫之一,食性较杂,可为害多种蔬菜。若虫集中在寄主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褪色、变黄、萎蔫,严重时植株枯死。为害时还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引起霉菌感染,影响植株光合作用。成虫体长1-1.4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卵长0.2-0.25毫米,长圆形,有一短小的卵柄,刚产下淡黄色,孵化前变为黑色。若虫身体扁平,椭圆形,淡黄色或淡绿色,背面有蜡丝5-6对。在温室中每年可发生10多代,以各种虫态在蔬菜上越冬或继续生长为害。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向性,喜群集于寄主嫩叶背面为害、产卵。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1℃,约1个月完成一代。

2.防治方法发现白粉虱可用70%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烯蝊虫胺、扑虱灵、菊杀乳油、0.5%功夫乳油进行喷雾,也可用敌敌畏烟剂熏烟。根据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向性,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也有较好的效果,用1.0米X0.17米纤维板或其他硬质板,在板上涂成橙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液,在温室中分散开摆放,每亩温室放32-34块。黄板诱杀主要消灭成虫。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