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甘肃日报
金秋十月,走进渭南镇三阳川6万亩鲜食葡萄出口基地,正在忙着采摘葡萄的农民,与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相映衬,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图。这里正是天水市较大宗的土地流转后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园。
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
麦积区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区。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更大的效益?该区的做法是,加快土地流转,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麦积区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不变的前提下,以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等带动为主,采取出租、转包、转让、互换和入股等形式,推动土地流转。2009年2月该区成立全省首家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流转正式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目前,麦积区完成土地流转面积6万多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近一成。通过土地流转,全区建设了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农业园,为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流转:富了农民群众
三阳川12万亩有机水果出口基地及配套加工项目,是麦积区引进的重点龙头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建成12万亩优质鲜食葡萄基地、20万吨气调库和配套工程。基地建设涉及渭南、中滩、石佛3乡镇,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2.2万亩。
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失地农民靠什么生活?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麦积区对涉及区域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优先保证在基地从事务工,每月底按时结薪;对于年轻农民,可介绍到山东等地外出务工;对掌握一定葡萄作业技能的农民,安排到基地参与生产管理工作。同时,对65岁以上的农民,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500元。目前,当地群众已参与基地务工17.5万人次,累计劳务收入达400多万元。
土地出租金、生活补贴费、外出劳务收入和农民按月领取的劳务工资,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固定经济收入。
土地流转:带出了勃勃生机
石佛乡位于渭北干旱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差,一亩地颇好的年景收入仅有五六百元,不少农民生活困难。然而,随着山东威龙公司鲜食葡萄基地土地流转的实施,当地许多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全乡川区土地总共不到8000亩,目前已完成流转7480多亩,占川区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涉及8个行政村1.8万人。
当地的乡干部认为,土地流转带来的利好,首先在于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是解放了劳动力,为农民群众主动寻找更多增收渠道提供了机会;再就是使土地收益得到了大幅、有效的提升。
(通讯员:吴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