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又名黄鳝、鱼鳅,是水田、河川、池塘、水库、湖泊等地常见的一种鱼,因营养价值高,且跟其他鱼类不同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大部分地区进行人工养殖,那泥鳅吃什么食物或饲料长得快?鱼还是虾?怎么养才能产生效益?
一、吃什么?
1、可吃的食物:
黄鳝敏感且最喜欢吃食的食物顺序依次是:蚯蚓、河蚌肉、螺肉、蝇蛆、鲜鱼肉等,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黄鳝的食物组成有些不同。
(1)仔鳝吃食蛋黄、水丝蚓和蚯蚓。
(2)幼鳝吃食蚯蚓、水丝蚓、轮虫、孑孓、枝角类。
(3)成鳝主要摄食蚯蚓、小杂鱼、小虾、蝌蚪、螺肉、蚌肉、小蛙和昆虫等。
2、人工饲料:
(1)饲料原料的选择
选用原料要本着质优价廉、货源稳定、运输方便的原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原料的种类越多越好,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黄鳝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具体来说,选择饲料原料时,可以因地制宜,例如靠近屠宰场,可以以动物内脏为主,再配加适量的饲料。
网箱养殖时的饲料搭配:用网箱养黄鳝时,可以利用丰富价廉的小杂鱼、蚌肉作为主料,再加上适量的饲料饲喂黄鳝。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和冬闲地,种植一些原料作物,如小麦、油菜等,以补充来年原料的不足,再更大程度降低饲料成本。
(2)合理设计饲料配方
设计配方时要考虑饲料营养与容重的关系,既要保证黄鳝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又要让它们吃饱。
动物性饲料在黄鳝日粮中一般占50%~70%。菜籽饼粕等原料虽然价格便宜,蛋白质含量也较高,但是由于它含有葡萄糖硫甙等抗营养因子,过多地使用会影响黄鳝的生长。因此它的用量以不超过10%为宜。
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自配饲料的配方:新鲜的畜禽下脚料65%,麦麸20%,油菜饼粕10%,酵母3%,食盐1%,添加剂1%。
(3)黄鳝饲料的加工
1、将新鲜肉类、畜禽下脚料洗净,切成小块,用带有3-4毫米模孔电动绞肉机粉碎。在粉碎的过程中,加入少量的大蒜,能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2、将粉碎的新鲜肉类、畜禽下脚料和各种添加剂、饼粕、麦麸等充分混合、搅拌。我们要注意,在湿度较大的天气,原料本身含水量大,制粒时,可以适当减少加水量;湿度较小的天气则可以适当多加水。总的原则是:在加水后,混料手捏成团,放手即散。
3、用电动制粒机制粒成型。这里,还要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自配饲料储存时间较短,最好是现配现用。
(4)饲料使用技巧:
①定时:是根据黄鳝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于每天上午10时、下午6时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料为主。
②定量:是根据黄鳝的摄食强度与水温的关系,来确定每天投饵量的多少。一般来说,当水温在15℃左右时,开始投饵,日投饵量约占幼鳝体重的3%;水温在15~20℃时,日投饵量可增加到体重的6%~10%;水温在20~28℃时,日投饵量占黄鳝体重的10%~20%;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应少投饵或者不投饵。饲养人员在投饵后1小时应该及时检查,如果饵料已吃完,说明饵料量不足,应该适当增加,如果1小时没吃完,则说明饵料过量,应适当减量。
③定质:是根据黄鳝喜欢吃新鲜饵料、不喜欢变质食物的习性,要确保投喂的饲料一定要新鲜不变质。
④定位:指的是在固定地点进行投喂。这样可以使黄鳝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也便于养殖户观察黄鳝的吃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
实践证明,采用配合饲料饲喂黄鳝,不仅能节约饲料成本,还可以加快黄鳝的生长速度,显著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观众朋友您不妨也来试一试。
二、养殖技术:
1、池塘选择:鳅池宜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通风向阳、进水和排水都比较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形状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以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鳅池面积因养殖方式及养殖水平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庭院养殖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1~1.5米。
2、池塘建设: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6厘米。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厘米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3、苗种放养: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千克/平方米彻底清塘。5~7天后,蓄水10~20厘米,施用10~15千克/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7厘米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100尾/平方米,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8尾/平方米的鲫鱼。
4、饲料选择: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5、饲料投喂:饲料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6、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7、日常管理: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8、病害防治: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
【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
【防治】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车轮虫寄生于泥鳅锶、体表。
【症状】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
【防治】0.7×10-6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
【症状】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
【防治】用1×10-6溶液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4)水霉病:病菌是通过伤口侵入后发病的,故在捕捞和运鳅时要慎重操作,尽量不要使鳅体损伤。
【症状】患水霉病的泥鳅最初表现急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行动迟缓和食欲减退,数日后逐渐死亡。
【防治】鳅苗种及卵子可采用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15分钟,成鳅和亲鳅患病,可采用医用碘酒或1%浓度的高锰酸钾涂擦伤口,有一定效果。
(5)打印病: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症状】病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呈椭圆或圆形,红色患部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7~9月为主要流行季节。
【防治】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0-6。
(6)赤鳍病:主要是由池水恶化、营养不当及鱼体受伤引起。
【症状】泥鳅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裸露,不摄食,直至死亡。
【防治】可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或0.3毫克/公斤的强氯精全田泼洒,24小时重复1次即可,以后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可进行预防。
9、适时捕捞: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