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如今市场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民们如何从土地里挖出“金疙瘩”,农业龙头企业如何从农产品中赚来洋钞票?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到了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在田间地头找到了答案。
走进成安县城附近的林里堡村蔬菜生态种植园,大棚蔬菜鲜翠欲滴,着实诱人。“听说这里有个蔬菜生态种植园,里面有蔬菜观光园、采摘区,所以周末便带着孩子过来玩,也让孩子感受一下采摘的乐趣。”从县城来的张女士和儿子正忙碌在采摘大棚里各种蔬菜之间,能在这样的蔬菜大棚里带着儿子采摘蔬菜,对于张女士来说还是头一次。
为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成安县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实施了“产业富农、品牌兴业”战略,把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和打造龙头企业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全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走上市之路,积极探索以土地合作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新路子,让流转后的土地不仅在种植品种上出效益,而且在产业上做文章,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田”字写大,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要效益,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我家里6口人,种了11亩地,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了,我自己种不了,所以就把土地全部承包了出去,然后再来这里打工,包出去一亩地一千块钱,在地里打工一个月一千多块钱,还有增产奖励和分红,收入比以前自己种地高出了两三倍。”正在大棚里管理西红柿的村民康菊茹高兴地说。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家一户耕种模式,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部分村民从农民变身成为园区职工,在家门口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在成安,像林里堡村这样通过土地流转走规模化经营而致富的村庄还有几十个。
“大田作物,每亩地一年最多能挣一千块钱,如果通过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每亩地一年收入能达到八千到一万多块钱,效益是非常客观的。”林里堡村生态园的负责人武瑞鹏如实的说。武瑞鹏介绍说,他在规划扩大蔬菜种植的同时,还努力打造蔬菜种植加旅游观光模式的生态园区建设,使园区发展成工厂化育苗、大棚无公害蔬菜种植、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超对接等多种产业经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在该园区,部分大棚完全是按采摘的方式设计的,使土地流转不仅在种植品种上增加了附加值,而且在观光旅游上也增加了附加值,使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傍晚时分,村民将绿油油的黄瓜、红鲜鲜的西红柿,装上一辆辆蔬菜运输车辆。“我们这里种的全部都是无公害蔬菜,每天都有大量周边县市的超市来这采购,销路不发愁,价格也不低。”林里堡村生态园的负责人武瑞鹏说。
把土地流转做出新文章,创出新效益,林里堡村生态园的做法不仅让附近的村民尝到了实惠,更是让土地流转沿接了链条,走项目走向了产业化。而说起产业化,成安县更是由来已久,规模宏大,东之星、吴氏润康两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成功上市。目前,该县已有专业合作组织151家,27家的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省市级示范社7家,每个乡镇还建成一个种养基地,单今年县里就安排和谋划农业产业化项目50多个。同时,该县农业龙头企业东之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氏润康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前两天也刚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安县委书记李永科说:“发展农业产业化,重在引导、服务、扶持。成安县始终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一项兴县富民的重大战略来推进,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发展,以抓项目的办法抓农业经营,全力做好粮食、棉花、果蔬和养殖四大文章,真正把农业产业化这一惠民利民的举措,做精、做活、做出优势、做出品牌。”
(记者:雷汉发 通讯员:武成军 王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