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是新兴的能源产业,也是重要的扶贫产业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设8689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超过400万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计划,惠及超过7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湖北、云南等地,还依托光伏产业建设,发展综合农业项目,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光伏发电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在湖北省当阳市庙前镇,当地企业建设的80兆瓦地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目前已完成项目总投资8亿元,部分已实现并网发电。发电项目为地面分布式“农光互补”电站,占地约2400亩,投资金额约10.5亿元。当阳市庙前镇光伏发电项目总负责人万建华:
万建华:80MWP的光伏+生态农业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其中8亿元投资于设备及输电线路配电设施建设,2.5亿元用于生态农业的开发,该项目建成后全年可以为我们当地带来500多万的税收,给当地农民带来土地流转收入200多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总投资8亿元,剩下的还有2.5亿元是生态农业和旅游开发。
作为项目的建设主体,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过去企业一年光烧煤就要4万吨,成本高、污染也高。光伏项目建成发电后,每年可以为企业发电一亿度以上,这就相当于烧5万吨煤的发电量,既环保又用电。
万建华:项目的投产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可以节省煤炭是5万多吨标煤,为企业节省支出5000万元,减排二氧化硫全年是8万吨,二氧化碳5万吨。
农光互补,收益的不止是企业。当地依托光伏基地建设,规划实施了2000多亩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项目,大力发展高价值农作物、食用菌、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产业,收益在500万元以上。当阳市庙前井岗村四组村民翁明中:
翁明中:我们将土地流转出去,流转费用每年每亩850块钱,土地流转出去以后,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去外面务工,将来也可以创收,再一个就是光伏项目建成以后,下面还可以种高规格的作物,将来也是一笔收入,估计收入将来一亩田可以额外创收1000块钱以上。
既可以实现光伏发电,又可以搞高标准农业,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发挥出综合效益。翁明中说:
翁明中:农民的土地通过租赁出去,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效益。光伏发电项目是国家的一种新型能源,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的环境和空气都带来了很好的改善。
在云南玉溪元江县,当地因远镇北泽坝村由于地势低、雨水多,很少有村民在这里种植作物。2015年,元江县引进投资4.08亿元,联手打造光伏农业项目园区。园区总经理梅舒青介绍:
梅舒青:这是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的结合,这个项目前期的投入比较大,用工业的产出来补农业,到后期的时候,到光伏发电衰减期,农业产业已经起来了,还有中间的过程,它其实是观光农业,是一、二、三产联合的产业。
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园区大力支持当地懂技术、有创意的群众入园发展农业项目,试种风险由园区承担,相当于一个小微农企孵化器。
元江县因远镇因远村村民钟红仙就在产业园里,搞起了多肉植物种植:
钟红仙:我也是一个多肉爱好者,又喜欢种多肉,也喜欢种草,刚好公司就给我这个平台,公司就把种多肉的项目交给我了,所以,后面的这些多肉都是我管的。
目前,钟红仙的多肉种植项目已经开始盈利,园区还准备帮助她引进新品种,把展示区打造成多肉植物主题公园。
李文荣、李秋芳夫妇则在园区里承包了4个大棚,试种不施肥、不打药的生态蔬菜。李秋芳介绍:
李秋芳:这个棚他们不收任何费用,然后用我们的技术来种。自己在外面种,不知道去哪里销售,现在我们种出来,他们把我们的产品提供给集团,集团又帮我们销售,销售回来的钱又分给我们,我觉得这里太好了。
目前,园区共布局了花卉、冬枣、食用菌和休闲观光农业四大产业,园区招收工人优先考虑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失地村民,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就业。目前,已有30名村民在园区里承包了大棚,项目建设至今,累计用工人数达22万人次。
元江县副县长李丽表示,光伏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产生了社会效益:
李丽:直接增加了农民的土地流转收入和劳务收入,为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农民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背井离乡去外面打工,有效改变了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较多的面貌,还有一方面是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早在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实施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计划用6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力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
去年底,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印发《关于下达“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8689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超过400万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计划,惠及超过7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光伏发电需要因地制宜,避免浪费。
韩晓平:已经建好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要把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能够充分使用的条件下,还有需求再去建新的电源,不再是盲目的做大,而是更强调要做优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