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从秧上摘下一颗花生,弹掉泥土,掰开花生壳,两粒粉红色的花生跃然眼前,放在嘴里嚼一嚼,鲜香滋味回味无穷。
9月26日,站在原阳县福宁集镇东庄村董世民的花生地里,正和妻子许广香收花生的董世民见到记者,热情地邀请记者吃花生。
董世民说,这两亩花生只是自己承包别人土地的一小部分,他共承包土地50亩,但干活的只有他们夫妻俩,一个孩子在外面上班。当记者好奇地问“两个人如何种这么多地”时,他笑着说:“我现在是以车护地,以地养车。”
年近五十的董世民是村里的能人。前几年,他看到农业机械有“钱”途,陆续购买了大型农机具,如今拥有3台小麦玉米互换割台收割机,1台大马力拖拉机,打秆机、耙地机、播种机等也一应俱全。
“我承包的地越多越划算。”董世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到了秋季,打一亩玉米秆得40元,耙地40元,播小麦20元,‘三夏’收小麦也得45元,如果加上收玉米的费用,这一亩地一年下来光机械费就得200元。我这50亩地可节约1万元,你说是不是以地养车?”
他说,如果加上承包农田挣的钱,再加上每年用机械给别人干活挣的钱,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挣钱是挣钱,但董世民也有他的苦恼:他承包的50亩土地,大小不一分了近20个地方,大的一两亩,小的几分地。“这样你再好的机械都吃不开,没办法,地块太小了。”董世安说,“现在不是时兴土地流转吗,如果土地流转到一块儿,再有100亩我也敢包。”
(作 者:马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