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南粳46,株高98cm,穗数21.6万/亩,总粒数105.4万粒/亩……日前,太仓市土肥站站长沈文忠带着农技人员,来到与中科院合作的试验基地,抽样测定水稻一次性施肥稻田里的苗情。
这片占地50亩的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试验区域,水稻已扬花抽穗,苗情长势不错,如果不遇突发性天气灾害,丰收基本定局。沈文忠介绍说,他们只在田里一次性施草酰胺和一定数量的氮磷等基肥,可与其它三次追肥的地块相比,水稻的穗粒结构差不多,这充分说明,我市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不远的稻田旁边,一名技术人员指着田块说,这是一片占地50亩的稻鸭共作项目试验基地。我市首次尝试“稻鸭共作”新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稻田里养殖的1000多只麻鸭已长成每只2斤左右的成鸭,部分鸭子以每只120元的价格推向了市场,很受欢迎。另外,稻田里采取纯生态方式种植的水稻也已进入扬花抽穗期。根据苗情抽测情况,每亩生产400斤左右的有机生态大米基本不成问题。
运用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可大大减轻水稻移栽后多次追肥的劳苦,省工节本增效,能够让农民轻松种田,减少因过量施肥而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从经济角度来看,每亩起码节省200元左右的追肥人工;从生态角度来看,每亩水稻在生长期所施的30公斤氮肥中,一般只有35%左右被农作物吸收,65%左右则是“肥随水走”了。据介绍,稻鸭共作技术,是生态高值农业的典型案例。一只绍兴麻鸭可卖到100多元,一亩水稻可以收获稻谷约500斤,产出稻米约400斤,按每斤大米市场价10元估算,实施“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每亩可实现效益6000元,是普通水稻种植的3倍。
无论是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种—养”结合有机稻鸭共作技术,还是农业面源污染评估及综合防控技术,都是我市探索生态高值农业的实质性尝试。作为省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集成推广的“三新”工程项目,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联合建设土壤生态修复和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示范与推广基地,借助其在科研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生态高值农业是充分应用现代及未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等武装起来的农业高新技术体系与生产模式,其宗旨是在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内涵和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农业产业高值化,从而大幅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竞争力和比较效益。我市将进一步加大与科研机构合作力度,走出一条生态高值农业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