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18日,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在成都召开。围绕着四川省农村改革和新村建设,四川新闻网特别邀请长期致力于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权威专家,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郭晓鸣教授作出解读。
针对农村改革中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的主攻方向,郭晓鸣建议,确定土地产权,给予农民更多流转自主权,并搭建规范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多元化经营主体的发展,强化外部服务。而针对新村建设,郭晓鸣建议,美丽新村建设发展,必须要和区域内产业发展形成一体化推进基本格局,不能够先建村,后配套产业,两者应同步进行。
农村改革:
确定土地产权 给予农民更多流转自主权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最近在遂宁、南充、广元调研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农村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东明书记提出的这个农村改革主攻方向,我个人认为是基于四川农业发展现实的严峻挑战而做出的选择。”郭晓鸣道出背景,四川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又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导致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的矛盾更尖锐。因此便呈现出一种矛盾性现象:一方面四川耕地资源非常稀缺,但另一方面,在稀缺的背景下,又出现因土地分散零碎、劳动力大量外出而导致土地利用率较低,广泛存在土地粗放经营和荒芜现象。
在郭晓鸣看来,目前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便是通过确权,进行土地产权改革,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实现多元化的流转和集中,实现规模经营。“但是现在的土地流转缺乏一个规范有序的过程。流转价格被固化,同时流转后的价格,不能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农民不能持续的享受到土地流转后的产业发展的收益。”郭晓鸣举例说道,例如一个农民用800块钱流转了土地,那么以后几十年内,这块土地实现多大收益,都跟他没有关系了。“土地流转要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的话,就要给予农民更多土地流转自主权。”
“让农民自己去支配土地怎么流转、流转价格是多少、流转多长时间。但基本前提给是要给他们清晰的土地产权权利,即土地确权,这个是搞活土地承包权基础性的工作。”郭晓鸣继续说道,但这个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在这个基础上,还需搭建规范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赋予土地流转金融价值,实现土地流转信息充分透明。”而在土地流转过后,还需要流动资金来发展。郭晓鸣提出,这就需要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此外,还需要培育多元化的经营主体,要发展更多本土化核心农户。针对小农户的金融、技术、土地、保险等方面的诉求,还应出台更多政策予以支持。
“除了上述这些外,外部服务也应强化。”郭晓鸣说,在规模经营、人工成本攀升的背景下,需要依靠完备有效的社会化服务,才能有效的降低经营成本,推动规模经营发展。“这个也需要政策调整,给予支持。”
新村建设:
新村规划时 须考虑产村相融
去年3月,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提出以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为主要平台,通过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建设一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今年9月初,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在前往巴中调研时强调,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不仅要改变老区群众的生活方式,更要推动变革老区群众的生产方式。
在谈到四川省新村建设时,郭晓鸣说道,新村建设政府投入很大,农村的生活质量、居住环境有显著改变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有明显发展。尽管如此,新村建设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大多数新村建设都主要在农民住房改善。但仍有很多地方的农民,住上了好房子,收入却没有持续增加。这说明产村相融还不够。”郭晓鸣说,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过多新村发展主要集中在少数发展较好的村庄,覆盖性不够。大多数村庄还仍然维持在原有发展模式上。这样的新村建设,更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此外,郭晓鸣还谈到,在新村建设中,如何来突破原有的行政区划,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在乡村治理创新上,目前还缺乏更大进展。
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郭晓鸣建议,美丽新村建设发展,必须要和区域内产业发展形成一体化推进基本格局,不能够先建村,后配套产业,两者应同步进行。而在规划新村时,必须要考虑产业布局是否合理,产业发展如何跟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相融合,规划上要花更大工夫,要对产业发展给予更大的关注。要让农民有效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以合作的方式发展起来。让产业的发展,跟农民联系更紧密。
同时,郭晓鸣还提到,新村建设不能过多变为政绩工程,不宜在每个县确定多少个村来做新村建设样本。他建议,新村建设的选点和推进,需更多考虑农村的现实需要,以农民基本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同时,更加注重开放性,突破村的界限。但他同时也提到,这种开放性,也更需要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