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土地知识 > 宅基地及房屋

中农办:农民进城落户不能以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做条件!

2018年02月06日 13:38来源:央广网点击量:0

2018年2月6日,中央农办主任韩俊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现行宅基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每年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人口大量迁移,在农村就出现大量农房、宅基地常年闲置,任其破败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即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宅基地的“三权分置”与承包地“三权分置”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承包土地经营权,鼓励流转、鼓励适度集中,宅基地就不存在鼓励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对宅基地制度改革关注度非常高,必须准确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守住底线,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是让城里人“下乡”去买房置地。

文件明确提出,一个“不得”和“两个严”,即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要严格实行土地的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同时,在城镇化进程当中,我们要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权,不能强迫农民以放弃宅基地使用权为前提进城落户。

附:中央农办主任解读一号文件

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针对大家关注的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的背景以及亮点。韩俊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文件有两大特点:一是管全面。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比较多,今年的文件对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了全面部署。

二是管长远。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文件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

从产业到生活

乡村振兴是一个有机整体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韩俊对这五大方面做了重点解读。

产业兴旺是重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乡村经济的多元化,要充分挖据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老百姓种下的“常青树”真正变成“摇钱树”,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生态饭”,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兴村富民的金山银山。

乡风文明是保障。当前,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泊,乡村文化日渐荒芜。同时,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蔓延。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要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抓住“钱、地、人”

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

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和“贫血”。韩俊表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振兴乡村,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

解决“钱”的问题,关键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首先是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其次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解决“地”的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问题。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部署了许多重大改革任务。比如,部署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应当指出,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要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要把有志于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让城里想为振兴乡村出钱出力的人在农村有为有位、成就事业,让那些想为家乡做贡献的各界人士能够找到参与乡村建设的渠道和平台,在振兴乡村中大展身手。

从重大工程到关键小事

谋划好重大举措的“四梁八柱”

乡村振兴讲究的是实干。文件围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乡村振兴要有国家战略规划引领。文件提出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同时乡村振兴还要有党内法规保障。文件提出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据介绍,重要战略方面,包括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数字农村战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等等;

重大行动方面,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国家农业节水行动、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等;

重大工程则有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林业水利、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等近30项。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对农民关心的关键小事,也做出了全面部暑安排。比如,针对农村厕所这个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突出短板,部署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比如,部署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在村庄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受到农民欢迎。这件事看似是小事,其实可以解决农民的很多麻烦。总结推广这方面的经验,文件提出,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与推进城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互促共进、相辅相成的。”韩俊特别强调,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处在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的阶段,农村人口外流的趋势短期不可能逆转。但今后人口回归回流农村的现象将会大量出现,农村人口持续大规模外流趋势正在放缓。人口过度流失,老弱妇孺留守,乡村难以避免衰败的命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要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的留得安心;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更有人气。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