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谷县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政策不变的基础上,采取土地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等形式,累计流转耕地14.59万亩。
纵观全县的土地流转,依据产业布局、区位优势、流转主体,主要形成了以下几个典型模式:
企业引领,多元流转。这种模式以白燕村美园农林合作社土地流转最为典型。太谷美园农林合作社以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为模板,通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的方式,采取全入式、土地入股式、合作式、股金、劳力入社承租式等多元化土地流转模式,流转土地4010亩,带动农户2000余户,社员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在其辐射带动下,全县苗木种植流转土地3万亩,形成了119个苗木合作社,苗木种植总面积达到12万亩,成为了山西省的苗木基地。
政府引导,多村联建。位于任村、西贾、段村结合处的大南湾园区,采取互换、租赁的方式流转土地1100亩用于设施蔬菜建设,并采取五统一分的运行模式进行园区管理,预估每百米棚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多年来,该县狠抓四个一工程,通过总体规划、项目倾斜、资金扶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7.2万亩推动现代设施蔬菜园区建设。目前,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9万多亩,产值9.5亿元。以这种模式发展的还有大寨疙瘩等60多个设施蔬菜园区。
统一规划,委托流转。这种模式也是该县发展设施蔬菜园区的一种典型模式。范村镇上安村委引导农民采取委托流转的方式,以300-500元每亩的价格从农户手中租回土地850亩,规划成大片,然后切块再流转给建棚的农户进行旱垣温室建设,实现了设施蔬菜的集中连片开发,年产量8700吨,产值820万元,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1.2万元,占全村农民人均收入的84%。以这种模式发展的还有郝村、北曲河、西曲河等近15个村。
农超对接,实现双赢。任村乡布袋庄双民合作社与太原美特好超市建立供销对接,合作社从农民手中以700元/亩每年租回土地1000亩同太原美特好超市对接,实施设施蔬菜的集中连片建设,农户再承包日光温室进行种植,带动农户118户,人均纯收入13000元,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35%,同时返聘流出户150人进行园区工作,解决其就业问题。公司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突破口,狠抓蔬菜产业化生产,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层层加价,做到了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安全屏障。目前,超市和周边象谷、西曲河等6村都建立起合作关系,基地面积扩展到6000余亩,带动农户2000户。以这种模式发展的还有田森农业科技园。
整村推进,农旅结合。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山区丘陵村。东庄村地处侯城乡东南山麓,大部分土地为闲置的荒山荒坡,水资源缺乏。碧润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整村推进,荒山荒坡承包的模式,承包东庄村荒山荒坡2000余亩,年限50年,一次性承包流转耕地400余亩,年限17年,全部用于发展林果业、旅游产业,使东庄村土地流转村民收入由平均每年3000元增至1.6—1.7万元,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以这种模式进行土地流转的还有大峪坪、下土河、西沟、石亩等村。目前,全县已累计流转荒山荒坡10万余亩,用于边山百里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公司带动,科技引领。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委托流转的模式以每亩700元或以粮折价的方式,通过村委会向农户集体流转土地2000余亩用于高标准化园区建设,同时返聘流转户进行园区工作,实现了农民工人化、农户收入多样化。公司还设有研发中心,净菜加工,包装与物流交易中心,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了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从根本上解决种植户种菜无技术、卖菜难的问题。每年每亩大棚可为农户增收2600元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类似这种发展模式的还有山西通宝醋业、兴谷枣业等公司。
四位一体,循环发展。太谷万荣昌牧业合作社以800元/亩每年向农户租赁土地100余亩,年限20年,用于牧草基地、高标准化智能羊舍、现代化屠宰车间、现代化分割车间、冷库、沼气池建设,实现了种、养、加、沼气四位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现代化循环发展。此外,合作社通过与农户合作养殖,带动农户1200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以这种模式发展的还有小王堡、下庄村等。(李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