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
为扎实推进全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五大新格局”,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根据《中共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及〈达州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实施方案〉等5个实施方案的通知》(达市委发〔2016〕23号)精神,结合宣汉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五大政策支柱”,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和“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为抓手,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坚持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核心,突出全面创新改革牵引,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方法,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提升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显著提高,创新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创一培”(即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取得明显成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与各类需求相匹配的多层次、宽领域、优质有效供给体系日趋完善,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00亿元,传统产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行业排头兵企业。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
领域创新。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供给结构持续优化。采用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企业重组等方式,加快煤、电、冶、建等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煤矿企业扩能技改,积极引导煤炭企业整合资源、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支持建材、机械加工等产业的骨干优势企业加大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持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结构,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
———经济活力有效激发。到2020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投融资、价格、国资国企、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财税、金融、土地、产业、人才等政策体系逐步建立。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通道,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扎实推进中国(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百亿级玻纤生产基地和合金生产基地。以正原微玻纤为龙头,逐步
引进玻纤新材料类企业及其配套企业。(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教育科技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等)
(二)积极培育新型经济形态。全方位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深度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与制造、农业、能源、金融、民生、物流、交通、旅游和健康医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创新、集成应用,搭建数字多媒体、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市民融合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农业局、县商务局、县教育科技局、县发改局等)
(三)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业宣汉行动”,打造“创新创业在宣汉”活动品牌,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培育创新创业载体,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实施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宣汉籍企业家、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大学生、民间能人等创新创业。(责
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教育科技局、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等)
(四)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营造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努力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支持民营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支持民营企业做优结构、做强实力、做大规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承担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其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探索实施股权出让、组建投资基金、推行业主招标、开展特许经营
权转让、实行综合补偿等办法,畅通特定领域内民间投资进入渠道。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责任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县教育科技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等)
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冶金、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天然气硫化工、盐卤化工、微玻纤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推进中国(普光)玻纤产业研究院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做强普光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大园区电价、气价和用气、用地指标的争取力度,强化要素保障。(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等)
(六)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持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牛、药、果、茶、菌、油牡丹”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建成全国优质肉牛基地县、全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县、茶叶基地县、食用菌大县和川东脆李之乡。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整合农业、畜牧、水产等领域的信息资源,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经信局、县发改局等)
(七)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培育本土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形成一批县内有绝对优势、省内有比较优势,全国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树立全面、全程、全民的质量观,引导企业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开展个性定制、柔性生产,满足中高端消费者需求。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重点领域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
五、扩大有效投资稳定消费
(八)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突出抓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形成“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稳定投资增长。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PPP项目支持政策体系,支持民间资本加快进入电力、电信、交通、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农业
局等)
(九)着力稳定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瞄准新的消费需求,倒逼产品和服务供给改善,释放新的内需潜力。实施重点领域消费工程,引导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挖掘养老健康、家政服务、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消费潜力,扩大宣汉产品有效供给空间。支持企业参与“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提升“宣汉造”产品市场份额。鼓励采购本地产品(服务),定期发布大宗物资及机电产品设备需求信息,组织县内企业配套对接,稳步提高县内产品采购配套比重。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局、县财政局等)
六、推动无效供给市场出清
(十)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煤炭、冶金等行业过剩产能,严禁违规建设过剩产业新增产能项目。有针对性地采取兼并重组、资本运营、创新发展、关闭破产等不同方式,分类有序处置“僵尸企业”,鼓励非国有资本依法参与国有“僵尸企业”改制重组,支持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按照“市场主导、自主自愿”原则推进行业重组整合,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整合安排相关专项资金,集中对化解过剩产能实现梯级奖补。(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国资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局等)
(十一)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持有的存量房源向社会出租。加大棚改安置和住房保障货币化力度,对棚改以外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推行货币化安置,鼓励以购代建。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合理确定居民购房最低首付比例,鼓励金融机构对住房贷款利率实施优惠,推进住房公积金向城镇稳定就业新市民覆盖。科学管控土地供应,加快化解商业地产库存,鼓励符合条件的库存商业地产转型。(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发改局等)
(十二)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潜在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评估,及时有效处置金融风险隐患,关注交叉金融产品风险,规范互联网金融,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完善企业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积极稳妥做好“僵尸企业”信贷退出,落实好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政策。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一户一策原则,对特色农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中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对暂时经营困难但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保持合理融资规模。对列入2016年四川重点信贷支持企业名单的宣汉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不
抽贷、压贷,并执行优惠利率。做好股权托管、质押登记和企业股权变更登记,加快推广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推动“银税互动”发展,建立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政策性担保机构扶持力度。搭建分行业、分区域、专题性的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差异化、针对性、精细化的融资对接协调机制。加强财政金融互动。安排财政金融互动专项资金,通过激励奖补、风险分担、融资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加大对实体经济投入。对有市场、有回款、有效益但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
定比例的贷款贴息。(责任单位:县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宣汉县支行、县财政局等)
七、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
(十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强化反垄断执法。进一步深化收费改革,按照国家、省部署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纳入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动态调整政府定价目录、政府定价涉企收费“三项目录清单”,推进普遍性和重点领域降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政务服务中心、县工商质监局等)
(十四)降低要素成本。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对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逐步放开价格管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继续争取扩大直购电和富余电量消纳政策覆盖范围,用好用足留存电量。推动天然气“转供”改“直供”,继续争取中石油、中石化在门站价基础上对全县工业用户价格下浮。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银税互动”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扩大融资抵质押物范围和种类。规范金融服务和融资中介机构收费,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彻底清除融资隐性成本。(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政府金融办等)
(十五)降低企业经营性成本。降低企业用工负担,采取协商薪酬,合理安排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时序、幅度,在国家、省统一框架下,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降低物流成本,发展“铁公水空”多式联运,加强村镇末端配送设施建设,提高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加大争取力度,争取规划建设城口—宣汉—大竹、平昌—宣汉—开县两条高速公路,畅通宣汉连接长江港口的进出海大通道。清理规范公路、港口等经营性收费和进出口环节收费。贯彻落实对产成品、原材料铁路运输实行运价下浮政策,降低铁路运输成本。(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
等)
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
(十六)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统筹推进“十个扶贫专项方案”“七大脱贫攻坚行动”和“七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四大片区”综合开发。充分利用秦巴山区区域连片扶贫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等政策,积极争创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加快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建设。确保2019年如期摘帽,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责任单位:县扶贫移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等)
(十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两纵两横”高速路网建设,加快县、乡、村等各级公路的提档升级改造,建成达宣快速通道、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启动达州东乡客运站建设,开展宣南快速通道、宣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构建畅通快捷的交通体系。全力推进土溪口水库、白岩滩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重点实施病险塘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有效解决饮水灌溉和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加快城乡电网、油气管网建设和改造升级,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构建完善能源保障体系。全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旅游基础公共设施投入机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实施巴山大峡谷、巴山红军公园、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公园、五马归槽森林公园、马渡关石林景区等工程。(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旅游局等)
(十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集中力量抓好职教园区、老宣中改建、南坝中学迁建等重点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教师周转宿舍、农村幼儿园等项目,鼓励社会办学,推进全县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抓好县医院急救综合大楼、县中医院迁建等重大工程,提高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生殖健康等公共服务水平。深度研究巴文化、土家文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县教育科技局、县文广局、县卫生计生局等)
(十九)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深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加强水生态保护,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等重点生态工程,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筑牢渠江上游生态屏障。实施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工程,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有序推进流域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分类实施加油站、畜禽养殖场等重点污染行业防治工作,常抓不懈县城“四大专项整治”行动。健全突发环
境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局等)
(二十)补齐农产品质量安全短板。强化耕地、水产及水资源保护,合理轮作、适度休耕。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强化功能区控制,合理确定适养区载畜量。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不断提高秸秆、禽畜粪便、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强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控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工商质监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
九、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
(二十一)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简政放权,承接落实省、市下放审批项目48项,清理规范审批前置条件和中介服务,完善并联审批制度,实施“五证合一”和省、市、县三级纵向联动审批。深入推进财税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顺利推进“营改增”等税制改革。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创新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产村融合发展”等改革试点工作,扩大“六权同确”工作试点范围,全面展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推进价格改革,全面取消收费许可证和年审制度,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建立目录清单;加快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降低大工业用地价格,对大工业用电实行丰枯峰谷电价。(责任单位:县委政研室、县发改局、县国资办、县工商质监局、县农业局、县政务服务中心等
(二十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时机,以渝洽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达商大会等展会为平台,全面拓展与周边区域经贸、投资、文化、旅游合作。积极参与“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与相关市、县联系互动,探索“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扩大与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区交流合作,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宣商回引”、“展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协会招商”,围绕精细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加快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万企出国门”、东盟博览会等省内外大型经贸活动,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责任单位:县投资促进局、县发改局、县商务局等)
十、完善配套政策
(二十三)完善财税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税收优惠和结构性减税政策,扎实做好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切实做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对企业合并、分立、破产、改制等依法落实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财政金融互动各项政策,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加大对实体经济投入。完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积极争取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增加对宣汉秦巴山区区域连片扶贫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等政策的特殊转移支付。加大对企业投资和技改的支持力度,培育稳定的地方税支柱税源,对企业提品质创品牌给予财政奖励。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责任单位:县地税局、县国税局、县财政局、县经信局、县发改局等)
(二十四)完善金融政策。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信贷准入标准,加大对工业重大技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领域的中长期贷款信贷投入,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积极争取投贷联动融资试点,支持企业通过债转股实施资产重组。引导企业合理运用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加快筹建民营银行、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地方法人机构。做好股权托管、质押登记和企业股权变更登记,加快推广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责任单位:县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宣汉县支行、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
(二十五)完善土地政策。贯彻落实省上五类调控要求,落实商品房用地政策,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等重大项目优先安排用地。建立完善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鼓励以租赁方式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向中小企业供应土地。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现有制造企业通过提高用地容积率、调整用地结构增加一定比例内的建筑面积用于服务型制造业务设施和经营场所等,5年内可继续按原用途使用土地。科学管控土地供应,优化用地分类管理,坚持一城一策、有保有压,合理确定用地供应规模,因地制宜建立存量土地盘活机制。贯彻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等)
(二十六)完善产业政策。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途径,退出部分过剩产能。根据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发展潜力,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推进产城融合、园城互动,着力打造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和现代产业基地,支持社会资本运用PPP模式等参与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等)
(二十七)完善人才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深入实施“宣商企业家培养工程”“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千名高技能人才培育计划”和“万名乡土人才培育计划”等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队伍。开展常态化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开展“海外招才”活动,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办法,在安家补助、岗位激励、项目及团队建设等
方面给予补助。完善人才流动配置、分类评价、激励保障等机制,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经信局、县教育科技局、县农业局等)
(二十八)完善托底政策。把职工安置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采取培训转岗、灵活工时等方式稳定岗位,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纳入社会救助。坚决稳住就业这个经济运行的“底盘”,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稳步推进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制度,促进城市低收入家庭和被征地农民、“9+3”学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高校、中职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等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培
训政府补贴标准,增加对企业职工培训的补贴支出。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水平。(责任单位:县人社局等)
十一、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把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坚决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三十)严格督查考核。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和目标考核内容,县纪委、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等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落实。各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坚决避免“中梗阻”。
(三十一)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做好改革方案、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和管理好社会预期。
(三十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发挥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各方面作用,合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高度重视企业意愿、群众诉求,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提前预判、及早应对、及时化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扎实推进全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五大新格局”,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根据《中共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及〈达州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实施方案〉等5个实施方案的通知》(达市委发〔2016〕23号)精神,结合宣汉实际,特制定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