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农村慢慢发展起来了,但是整体发展面貌还是跟不上城市的步伐。随着进城热的持续推动,农村“空心村”现象越来越明显,闲置的宅基地越来越多,荒废的房屋越来越多。如何盘活农村宅基地,是目前国家着力解决的一大工作。近期三项农村土地新政策的出台,预示着2018年农村宅基地将“活”起来!
第一项
近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深度贫困地区的村集体要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前提下,探索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及宅基地。
第二项
近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加快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工作,落实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第三项
11月份,国家发布通知,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将再延长一年,至2018年12月31日结束。
那么,农村宅基地具体如何“活”起来?农民将会获得哪些福利?怎样拿钱?
第一:通过“共享农房”模式获得租金收益
安徽合肥开始的探索试点方案就是“共享农房”模式,通过互联网作为传输媒介,将农村的大量闲置农房信息推到线上,开发长期租约的“共享农房”,一般来说,租期在5年~30年,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房屋内外进行翻修,真正回归“乡居”,农民可以因此获得高额的租金收益。
要知道,就拿已经开始实行的三十岗村为例,当地全闲置农房占全部农房的40%,房屋主人大多已经进城工作买房并定居,所以,老家的房子就是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可以说是“摆设”还占用资源,因此,这类房屋如果成为“共享农房”,农户能够拿到租金,不是很好吗?
第二: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产业性收入
以海南陵水县为例,陵水县之前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两年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培育对象,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来到当地农村生活定居,激发了很多农村潜在的产业发展,例如生态旅游业、娱乐设施服务业等,根据数据显示,当地农民因此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
第三:通过“生态宜居”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
生态宜居方式是能够非常好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变城里人对待农村态度的方式,通过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打造适合生态宜居的农房,将城里人也引来农村居住,而不单单只是农村人想要往城里跑,也要让城里人往农村走,钱往农村流,这样才能够切实让农村也实现大幅发展,农民实现增收。
综上,如果大家的宅基地农房处于闲置状态,倒不如响应国家的号召,将自家宅基地“活”用,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与其闲置,资源浪费,不如另辟蹊径,获得增收,何乐而不为?国家此举,无疑是利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