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机构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状况如何?近期,人行岳阳市中支联合市银监分局对此开展了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末,岳阳市银行业机构支持土地流转主体贷款余额9.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7亿元,增幅为14.78%。贷款余额占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3.13%。“三权”抵押贷款余额2.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53亿元,增幅为27.47%。
据调查,近年来人行岳阳市中支制订出台了《关于岳阳银行业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信贷土地流转专门提出了"积极开发金融资源,构建品种多样、适销对路的金融业务体系"、"突出信贷支持重点"及"切实改善薄弱环节金融支持"等具体措施,督促指导各银行业机构充分发挥银行业对支持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方面的支持作用。同时,将土地流转与化解问题资产结合起来,对问题资产中的荒山、林地开展流转,甩掉包袱,盘活资产,有效拓展农信社资产载体及生存发展空间。土地出现逐步向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流转,形成了种植大户、板块农业、"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规模经营格局。采用大户联合小户、土地流转集中的办法,将零散土地及荒山集中至统一法人,发展生态旅游。为当地的金融机构培养了信贷优质客户,更为县域金融发展提供了进一步增长的后劲。
但是,当前银行业机构支持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流转中有风险。除了政府主导流转模式外,大部分的流转以自发形式为主,多为传统的转包、互换的方式,存在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尚未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公开度不够、服务网络不健全等问题。同时,由于地方财政多为"吃饭财政",对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规模农业的财政支持不够,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基金均未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流转风险增加,各金融机构“惜贷”、“恐贷”心理严重。
二是信贷主体有障碍。土地市场发育不成熟,一般农户吸收流转土地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户信贷需求量不大。同时,由于其资金需求意愿强烈的时间大部分是初始基础设施投入阶段,而其初期的运营和架构并不规范,导致申请信贷资金时不能达到各银行业机构设立的最低标准,从而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放。
三是金融创新不够。当前,作为支持土地流转的涉农机构都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其金融创新的意愿尽管强烈,但由于受制于权限与实际环境的原因,导致金融创新支持有心无力。
四是配套保障缺乏。风险补偿等配套保障的缺乏也对信贷资金的投放产生了消极影响。尽管通过流转将零散土地集中经营,但由于土地性质等方面原因所限,大部分的土地流转均用于农业、农产品(000061,股吧)的生产经营。其面积大,管理难度高,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但由于农业保险并未推广普及,导致风险反而被集中和扩大。
对此,笔者建议:一是规范流转机制,引导有序流转,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通过规范流转基本操作规程,实行程序化管理;同时,统一开展委托申请和信息公开,签订合同,将土地流转管理标准化、有序化。二是完善保险机制,保障土地流转,及时建立农业信贷担保和风险保障机构,在大力提倡农业保险的情况下,引导商业性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降低流转土地抵押贷款信贷风险;设立财政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开展税费及利息补贴,提高金融支农的积极性。三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各部门应争取资金,设立财政拨款的担保基金;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将金融风险控制与农村传统信用资源对接起来,在联保贷款、林权抵押等原有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生产设备、股权、收费权抵押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