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眉山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结合丹棱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构建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一)发挥各类银行机构作用。
构建以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主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力争2017年底前丹棱农商银行获准开业。大力引进银行业机构入驻丹棱,鼓励现有银行机构增设网点。
(二)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
1.加强直接融资。加强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等各类机构的联系,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资本市场培训,鼓励和支持全县涉农企业、小微企业通过债券、信托、融资租赁等方式,力争实现直接融资突破。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小微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各类债券融资工具。
2.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梳理、筛选全县具有上市和挂牌潜力的涉农企业、小微企业,推介纳入全省、全市上市和挂牌后备资源库,对入库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更新替换,为涉农企业、小微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做好企业储备。按后备资源库企业的条件、进程和意愿,实施“分类指导,梯度培育”,推动、培育有条件的企业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到沪深交易所上市。对新上市和挂牌的企业按政策给予资金鼓励。到2020年,入库涉农企业、小微企业达15家以上,实现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5家,规模以上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企业15家。
3.发挥交易市场作用。支持贸易商、合作社充分利用期货市场,为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提供有效手段。依托天府商品交易所“一所多中心、一县一平台”战略,到2020年,与建成的眉山特色农产品交易分中心同步建成丹棱平台。鼓励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依托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等实现融资。
(三)发挥保险公司保障优势。
1.大力发展涉农保险。鼓励保险机构调动更多保险资源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加强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涉农保险服务体系。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探索开展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气象指数保险、农产品产量保险等,稳步扩大畜牧业保险、森林保险、农房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农机具保险等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涉农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加大对涉农保险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民养老健康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为农村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险保障。2017年继续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继续开展葡萄、枇杷特色农业保险;全面启动扶贫保,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因意外伤害导致的身故、伤残或住院医疗的、因疾病死亡的保险保障。到2020年,全县保险服务乡镇覆盖率100%、村级覆盖率95%以上,全县农业保险参保农户覆盖率95%以上。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达3个以上。
2.扩大信用、保证保险服务范围。加快发展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开展农险保单贷款业务,为涉农企业、小微企业提供信用风险保障,帮助增强融资能力。鼓励保险机构为对外贸易涉农企业、小微企业提供投资、营运、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保险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
3.探索开展责任保险。大力发展涉及公众利益的环境污染、质量安全、安全生产领域的责任保险,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逐步建立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相统一的风险管理机制。到2020年,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消防等公共责任领域,实现保险机制进一步普及,功能进一步发挥。
4.发挥养老、健康保险对社会保险的补充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做好扶贫户、五保户、低保户、特困家庭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保险业务发展。加快养老保险业务发展,创新养老保险服务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养老金管理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业建设。积极发展健康保障类保险,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加快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5.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与全市同步,积极争取纳入全省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试点,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保险机构运作”的方式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风险保障程度。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优势,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
6.推动险资支农融资工作。支持保险机构进行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农户和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7年,开展“普惠金融·支农融资”试点,险资支农信贷突破150万元,到2020年,险资支农信贷突破600万元。
(四)规范发展各类新型机构。
规范运作县助农担保公司,逐步向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力争2020年底前取得融资性担保许可,适时加入全省再担保体系,探索完善政银企风险分担机制。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2020年底前,新设小贷公司1家。
(五)健全金融监管差异化激励机制。
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对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特殊群体等普惠金融薄弱群体和领域的银行业机构网点和业务发展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持续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服务、考核和核销方式的创新。推动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制度。进一步落实好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监管要求,落实好尽职免责。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提升金融“防返贫、促奔康”能力
(一)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
围绕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保理、融资租赁等新型信贷业务。推动银行机构开展担保方式创新,大力推广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股权质押、“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等融资服务方式,2020年底前,实现应收账款等轻资产融资服务覆盖面及融资额进一步提升。支持优质小微企业上市或到“新三板”、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鼓励小微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利用债贷组合等新型模式融资。
(二)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东坡味道·丹棱特产”、竹编等特色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生产经营流程,发展订单、仓单质押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服务方式;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农机具、存货、订单、应收账款使用权等创新业务,农业机械融资租赁等新型信贷业务。深入开展葡萄等特色农业保险,探索开展柑橘特色农业保险,积极开发推广目标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收入保险试点等。推进农户信用评级,设立“星级信用户”评价制度,实行免评估、可循环小额信用贷款的鼓励政策。“三农”金融产品有新的突破和增长点。
(三)加大金融对“防返贫、促奔康”的支持力度。
1.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引导作用。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2017年末支农再贷款余额不低于2000万元。认真落实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定向降准等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2.加大贫困地区信贷投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信贷资金投放。引导银行机构创新扶贫贷款产品,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投放,大幅度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覆盖率,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得到满足。
三、建立信用信息平台,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建立信用信息平台。
依托眉山市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农户信用档案平台,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企业、农户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培育市场化征信机构,支持其多元化采集信息,深度挖掘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数据价值,探索开发适合本地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特点的信用服务产品。
(二)加强城市社区便民金融服务。
围绕衣、食、住、行等民生活动,建立社区金融生活圈,为社区服务商和居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逐步推动金融IC卡在交通、旅游、社保、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多应用规模化发展,2017年底前,实现城市公交上线金融IC卡公交项目,对全国所有银行金融IC卡开放,并接入四川省金融IC卡暨移动金融基础服务平台。2020年底前,推进金融IC卡在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应用。
(三)夯实金融服务“村村通”基础。
鼓励涉农银行业机构在广大农村地区设立服务网站,向乡村延伸银行卡受理网络,扩大“EPOS”等助农取款服务范围,推动村一级实现更多基础金融服务,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2020年底前,持续保持金融服务全覆盖,确保不新出现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四)推动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建设。
持续开展“支付惠农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基础支付服务,巩固全县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果。拓展助农取款服务范围,鼓励助农取款服务点向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转型,开展转账、缴费、钞币兑换等业务以及为电子商务等提供支付服务。加快助农取款机具的升级换代,能够受理芯片卡交易。2020年底前,全县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设完成。
四、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培育公众风险意识
(一)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多渠道、多层面、广角度长期有效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注重培养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针对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反假货币、投资理财、第三方支付、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教育。开展“送金融走基层”等特色化、差异化政策宣传。公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能够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产品风险特征理性投资与消费,对非法金融行为的认知度和辨识度增强,全县金融生态环境更加健康。
(二)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及时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加强与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关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畅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监管部门、仲裁、诉讼等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渠道,建立健全第三方非诉纠纷解决机制。采取仲裁与诉讼相结合的途径,建立金融债权纠纷快速处理、有力执行的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金融稳定。调整县处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工作职责,组建处非工作专班,推动案件处置进程,统筹协调全县处非工作。2020年底前,金融消费者权益切实得到维护,金融债权快速处理、有力执行,非法金融活动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