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54岁的浦城县盘亭乡庙湾村村民曾应谷看着地里的8亩单季稻长势良好,喜不自胜。他说:“种田几十年,今年干劲非常大。政策好就不用说了,种田方式变一下,不但少投入,还多产出。”去年,他在农业部门引导下,在靠近村庄的4亩冬闲田里种上紫云英、油菜各2亩,今年种水稻时,
这4亩田可少下一半化肥,还能多打谷子。在我省,和他一样种紫云英等绿肥并从中获益的农民越来越多。去年,全省冬种紫云英67.25万亩,冬种油菜24.89万亩,为全省农民节约化肥投入近5000万元。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省土肥总站站长徐志平说:“近年来,我省在着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同时,还注重利用各类农业资源,着力推进科学耕作,增强农业的增收功能,带动农民增收。”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沃、安全的土壤是实现农作物高产、农业高效和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但长期以来,因耕作习惯,我省农村普遍存在盲目施肥、用肥不当的现象,耕地单位用肥量居全国前列。农民多掏腰包不说,过剩的肥料还造成地力和产量下降。种植绿肥,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产出。
庙湾村多为山垄田,土壤较贫瘠。经专家测算,种植紫云英亩产鲜草2500公斤,按一亩压青还田1500公斤算,今年种水稻可少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12公斤、氯化钾6公斤,可增产稻谷30 公斤。曾应谷高兴地说:“单季稻要下两次肥,一亩一次一般要下碳铵、磷肥等约75公斤,种过紫云英的,我只下35公斤,2亩田可省180元。”
去年,为扩大种植紫云英和油菜,省级资金安排400多万元用于种子补贴和示范片管理;全省建立示范片300多个,示范面积10多万亩。许多示范片统一购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设立示范片标志牌,让农民真正看得见、学得到。今年,我省将继续扩大种植,计划在40个县(市、区)建设紫云英示范面积30万亩。
曾应谷说:“列入示范片,一亩补助 100元肥料钱,种子不要钱。有技术难题,打电话,技术员随时来,大家都高兴。”上个月,他收割了2亩油菜,收180公斤油菜籽,可榨油60公斤。他说:“在冬天种,地闲人也闲,1公斤菜油可卖18元,效益还不错。枝、叶、根等,和紫云英一样,能为种单季稻供肥,很合算哩!”
科学耕作,农民是主角。我省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等农业“五新”,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五新”推广机制,提高农民科学耕作的能力。
今年,已推广到全省的测土配方施肥就是成果之一。测土配方自2005年启动至去年底,全省已累计实施2044万亩,累计节本增效8.7亿元。今年将实施1000万亩,每亩节本增效3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可为全省农民增收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