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500余亩———这是海城市中小镇中小村在城镇化进程中集约用地交出的一张漂亮成绩单。地处城镇中心寸土寸金的中小村,成功探索出“不批宅基地、统一建楼房”集约利用土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成为海城市“镇中村”推进城镇化的样板。全村15年节约和腾出土地500余亩,复耕后主要用于发展棚菜经济,年增收超千万元。
中小村是海城市典型的“镇中村”,也是有名的棚菜生产区,人多地少是中小村的鲜明特点。然而,近些年来,每年都有村民以给儿子娶媳妇需要盖新房等理由申请房号,蚕食原本就有限的土地,不仅威胁到棚菜的规模化经营,也影响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怎么办?中小村党支部书记姜永波结合多次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不批宅基地、统一建楼房”这一向空间要土地、开发建设新型社区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凡符合建房要求的本村村民,都可住进由村委会出面组织、村民自愿集资兴建、房价比市场低很多的楼房。这一建议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
2000年9月,中小村新型社区一期工程破土兴建。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新房造价,受参建村民的委托,村委会没有把建房工程全部外包给施工企业,而是通过多家比较自行采购主要材料,再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承建者,这样一来村里只需向承建方支付施工费用。一年后,中小村70户村民顺利住上了楼房。
如今,新型社区已经建设了6期工程,中小村70%的村民陆陆续续告别老房子住上了新楼房,总住户近700户。现在的中小村路畅、街净、灯明、树绿、景美、人乐,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都市新村。由于新型社区的建设用地多是利用老供销社、老青年点、臭水沟等废弃闲置地块,加之15年来未批准一个宅基地房号,中小村总计节约和腾出土地500余亩,土地复耕后用于棚菜生产,壮大了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农民统一住进楼房,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腾地发展了经济,一举两得!”姜永波说。
中小村的村集体经济也跟着发展壮大,开始有资金为村民办更多的实事,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姜永波介绍,楼房建好后,村里将一楼部分商业门市留作集体资产并全部出租,每年有100多万元稳定的村集体收入。这些资金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和村里的绿化、亮化工程建设,以及村民的生活保障方面,让广大村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如有海城市农村产权交易问题,请咨询海城市农村产 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