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扶贫信贷业务发展,精准实施扶贫小额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工程,结合省委省政府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脱贫攻坚工作考核,2017年五河县金融机构将“围绕一个目标、实施六项工作、完善七项机制”继续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以机制构建、载体支撑为推动,以金融供需对接为切入点,持续做好金融扶贫各项政策部署在我县深入落实,提高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助推全县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一、目标任务
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授信比例占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15034户)32%以上;对贫困户授信不少于4811户,授信金额达到9922万元,且户均超过2万元。
二是放贷规模达到授信额度的22%以上;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不低于2116.84万元。
三是扶贫项目贷款增速高于全县贷款平均增长水平。
二、主要措施
实施六项工作:继续做好精准扶贫信息对接工作、特色产业扶贫工作、小额扶贫信贷精准扶贫工作、普惠金融工作、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推动金融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完善七项机制:努力完善工作推动机制、政策支持机制、需求发现机制、主办银行机制、宣传交流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保障金融扶贫工作有效落地。
一是着力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对有效资金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全帮扶档案,明确评级授信标准、流程、工作要求。通过公开评级授信,公开贷款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构建阳光信贷金融服务新机制,要求在3月30日前完成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工作,确保符合条件有信贷需求的扶贫对象获得信贷支持。建立健全贫困户授信和放贷台账,严格贷后跟踪管理,严控贷款风险。
二是着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支撑,促进贫困群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进一步改善金融供给,强化窗口指导,提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具体目标、实施路径与政策保障。实施分类指导,推动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银行机构结合自身业务优势,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加大信贷支持示范项目实施力度,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创建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示范镇建设。
三是着力推进金融扶贫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推动各金融机构特别是三家扶贫主办银行(县农商银行、县永泰村镇银行、县农行)根据产业特点、资源禀赋,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创新开发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为抓手,找准着力点,不断将农村金融服务的重心向贫困弱势群体倾斜,借助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工具,积极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富民工程,把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引向深入。
三、政银农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政府+银行+保险+贫困户”直接帮扶模式。
适用对象:
有脱贫创业意愿、家庭内有劳动力、无资金支持的单一贫困户。
主要做法:
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金、建立小额信贷人身保险保障,增加风险补偿金和完善风险补偿金动态补充机制,对扶贫小额贷款进行财政贴息,为扶贫小额信贷的发放起到撬动作用。金融机构加大与贫困户沟通协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支持贫困户脱贫。扶贫小额信贷是为贫困户提供的五万元以下、三年期内、免担保、免抵押、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财政贴息的信用贷款。
模式特点:
一是风险相对分散。资金风险由金融机构、财政、保险分散承担,能够激励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热情。
二是直接资金支持。对有意愿通过自身努力、缺少资金致贫的贫困户,直接资金支持对其自主创业脱贫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是贫困户负担较低。由于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利率执行水平较低,步入门槛较低,并且为纯信用贷款,为贫困户降低了资金使用负担。
(二)“政府+实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精准扶贫结对实体经济模式。
适用对象:
因病、因残致贫,家庭无劳动能力致贫的贫困户,即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
主要做法:
实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银行帮扶、农户受益”互动共赢格局。在全县范围内选出一批符合产业规划、发展前景好、生产规模较大、经营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扶贫经济组织,参与全县金融产业扶贫。组织动员一批没有能力自主创业的贫困户,与扶贫经济组织结成帮扶对子,贫困户把评级授信获得的小额扶贫贷款投资到结对企业,贫困户在帮扶企业中取得务工收入和每年不低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投资分红,从而实现企业发展,贫困户增收脱贫、银行贷款风险降低、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的多方共赢效果。
模式特点:
一是解决了因病、因残致贫,家庭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难点。
二是多方实现共赢,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降低直接向贫困户贷款风险;贫困户获得企业固定分红收益,建立了长效脱贫机制;实体经济缓解了融资难题,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是实现社会帮扶脱贫的良好效果。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转化为对贫困户的帮扶和对企业发展资金支持,提升社会效应。
(三)“政府+省农业担保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贫困户”产业带动帮扶模式。
适用对象:
吸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主要做法:
县农委制定出台《五河县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组织领导、职责和责任,动员各乡镇广泛宣传,扩大各界的知晓度,保障新型经营主体得到实惠,贫困户致富脱贫,实现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赢。有贷款意愿、吸收有劳动力贫困户就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村委会申请并由其推荐报乡镇审核公示,由乡镇向县农委提交,经县农委复核后提交省农担公司和合作银行,省农担公司和合作银行按照贷款条件和程序进行调查、审查、审批,发放贷款。
模式特点:
一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通过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引导经营主体吸收和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
二是有利于扶贫项目贷款增速高于全县贷款平均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