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会议上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这一举措的落实预计将为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带来近百亿的政策红利。
流转:年限更长、价格更高
目前,我国已经经历了两轮农村土地承包。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时算起,我国大部分地方第一轮承包时间普遍为1983年前后开始,以15年为期限,到1997年为止。第二轮是从1997年开始到2027年,以30年为期限。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如果不延长,那么到2027年前后,全国农村土地将迎来新一轮的承包重新划分。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其中明确了“三权分置”改革中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指导方向。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基础是承包权划分到户,土地流入方依据相关法律采用出租、转包、合作、入股等方式与流出方签订协议,其后流入方在流转土地上享有占有、耕作并取得相应收益的权利。
如果土地承包年限较短,那么经营权流转的年限也必须更短,这样就会使得土地的流转价值大打折扣。此次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延长,总体剩余承包年限将达到40年,极大地稳定了流入方的经营预期,使其可以放心投入、培肥地力、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也使得土地的流转价值逐渐与实际价值相符。
可以预见,在土流网等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上的土地价格将迎来新一波提升。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延长、土地经营权流转最根本的目的是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而在新机制中现代化农业的经营主体将是我们常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无论是承包期延长还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农业种养项目承包、农业托管经营、农资制造销售、农产品深加工……每一个都是可以创造年利润上百亿的行业。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农业发展起来了,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实惠。
在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卓有成效的今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广阔农村必将成为下一个爆发的增长点。
金融:赋予农村闲置资产财产属性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对于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做出了重要指示。
《意见》指出,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将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投入,将成为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和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重要助力。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大多还处于各地政府牵头、国有银行跟进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国有银行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了解,无法在前期做出准确的评估;专业担保公司很少参与,风险难以控制;缺乏土地流转能力,不良资产难以处置。而早在2013年,土流网就面向全国推出了土地金融业务。土流网联合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可为广大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保险、抵押融资等服务,解决了农村土地金融中“评估难、担保难、处置难”的痛点,帮助市场盘活农村资本,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
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权期限再延长30年不仅仅是代表着“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等政策方向,也是一个市场信号。在中央表达了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坚定决心后,以土流网为代表的农村土地市场大鳄无疑将进一步加快抢占市场份额的脚步,以赢取更多的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