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效益好
近日,记者在颍东区正午镇丰运家庭农场采访时看到,除了农场午收后刚流转的200多亩土地外,剩下的700多亩全部种上了海棠、桃树、枣树、桂花等苗木。农场主张鹏一边指挥农户清理杂草、修剪苗木,一边和记者交谈起来。
“目前,农场内景观苗木栽了十几种,有的还是进口高档苗木。”张鹏指着郁郁葱葱的树苗告诉记者,他已投资了近千万元,只等这些苗木几年后开花结果了。以海棠为例,采购时每棵20多元,三年后每棵售价能达到150元,按照每亩660棵计算,每亩地毛收入8万元。
夏种刚刚过去,别人家的地里才长出玉米或豆子秧苗,张鹏的农场里却郁郁葱葱。走近才发现,在一棵棵树苗下,栽种了一行花生、一行菊花、一行紫薯。这些经济作物高矮相间,错落有致,一块田地被精致地“三分天下”。
张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种地,都是传统的一季麦子一季玉米,冬小麦、秋玉米,每亩地纯收入七八百元。如果采用套种方式,一亩菊花能卖6000多块钱,花生能卖1000块钱,加上紫薯和其他经济作物,一亩地收入近万元不成问题。“这种套种模式见效快,与苗木的长期效益形成了互补。”
在新流转的200多亩土地上,张鹏播种了高产玉米。“等到秋季玉米收割后,这片地全部用来育苗。”张鹏计划,继续扩大规模,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让每一寸土地都“流金淌银”。
农民觉得很划算
“如今的年轻人,谁还瞧得上几亩责任田。”在丰运家庭农场干活的种田老把式张国锋,今年午收期间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自家的7亩地全部流转给了丰运家庭农场。
张国锋全家5口人,儿女都在外地打工,7亩地全靠他和老伴打理,不仅费时费力,还赚不到多少钱。“一季子小麦,一季子玉米,每亩地一年纯收入不过七八百块钱,还比不上人家的土地租金。”张国锋告诉记者,他家的耕地每亩租金是800斤小麦的价格,今年折合成现金的话,就是每亩944块钱。
给丰运家庭农场打工的正午镇田楼村村民王翠娥也有同感。不用叫儿子回家,不用排队等收割机,不用灰头土脸、累死累活的,她觉得轻松了许多。现在,她更愿意把自己每天到丰运家庭农场干农活叫做“上班”。在农场里上班,王翠娥每天收入50多元,加上8亩地的租金,她一年能收入2.5万元。在丰运家庭农场,像她这样拿“双份工资”的农户还有二三十人。
坐在田埂上,王翠娥和记者拉起了家常。她外出打工那些年,最羡慕地里荒草多的人家。为啥呢,因为谁在外面打工时间长,谁挣得钱多,谁家地里的草就多。现在,王翠娥的态度变了。说起邻村一户人家因为打工荒废了田地,她语气里满是感悟:“该种不种,该浇水不浇水,该施肥也不施肥,草长了一尺多高,太可惜了。还不如流转给大户规模经营呢。”
引进经营大公司
与其他乡镇相比,正午镇在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正午镇党委书记刘晓刚告诉记者,目前正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时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以颍东区苗木奖补政策为例,对符合条件的高标准苗木花卉基地,前三年每亩财政补助1000元,第四年、第五年每亩财政扶持500元,第六年至第十年每亩财政扶持300元。同时,正午镇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城区,交通便捷,适合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加之当地民风淳朴,造就了目前土地流转快、流转质量高的局面。
今年“三夏”期间,正午镇抓住外出农民返乡务农的有利时机,组织干部走村进户,开展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目前,该镇午收期间成功流转土地近万亩,占全部流转土地的四分之一,引进现代农业项目7个,现代农业项目总数达到28个。
这近万亩土地的新主人,都是如东方园林、阳光花卉、恒进农业公司等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公司。“在今年的土地流转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流转质量,从找企业变成挑企业,充分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效益,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刘晓刚说。
以正午镇引进的北京东方园林苗木科技产业园项目为例,该项目在正午镇总投资2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占地6200亩,建设景观式苗木种植示范基地、高科技苗木展示中心,以及新优特苗木产品研发、培育基地和苗联网等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带动区域苗木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物流产值近亿元,直接、间接带动近4000人就业。
临行前,刘晓刚告诉记者,该镇将进一步加强引导,通过出台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等措施,在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流转质量,将土地的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助推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