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农网
天水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是城市的经济发展。然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农民离开土地,使得大量土地或闲置荒芜,或被占为他用。农民荒致使土地荒,这不由得让人对农业城市的发展前景担忧。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大胆尝试,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实现农民、企业、政府“三赢”为目标,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走出了一条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之路。
土地流转中的主力军
5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秦州区秦岭乡中心村高山梁的一间简易板房,此时已是下午2点多钟,马苍军、马李生等人才刚刚端起饭碗,准备吃中午饭。这里已经接近秦岭乡山梁的最高点,海拔1800多米,虽然是一天中气温最暖和的时段,可吹在身上的风依然冰凉。
今年40岁的马苍军是秦岭乡中心村村民,去年6月,他和马李生等4人共同建起“天水畅达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近3000亩,现已开垦了2000多亩,还有一些土地因为机械设备开不进去,尚未开垦。
“那些地在弯梁上,机器开不进去,只能先撂下,将来准备种些苜蓿,打算着再发展养殖业。”站在山梁上,初夏季节依然穿着毛衣、披着夹克的马苍军指着远处一片黄褐色的土地对记者说。
马苍军说,位于秦岭乡中心村因为这些地都处在高山区,阴寒干旱,主要还是要靠天种地,所以只能种一些适宜高山地区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洋芋、菜籽、胡麻等,产出效益相对果蔬等农作物来说要低。如今,合作社流转的3000亩土地,已经种植了800多亩小麦、260亩洋芋、280亩油菜、200多亩胡麻。马苍军指着远处的一片金黄色的油菜田说:“还算幸运,前几天下的一场雪,菜籽没受到多大的影响,要不今年这些地的收成就黄了。”
前些年,马苍军因为家里老人年龄大、孩子岁数小,没法像村里的同龄人一样出去打工,只能留在家里种地。2012年,见村里荒地越来越多,马苍军便租了六七十亩地,开始小规模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
“耕种面积增加了,靠人种肯定不现实,也种不过来。”两年来,马苍军陆续添置了拖拉机、农耕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由于秦岭乡中心村一带的耕地大多处在高山上,气温低,耕作或收成的时间相对于川地或半山区要晚一周到10天左右,所以每年到播种或收成时节,马苍军都会开着农机设备先去川区或半山区给别人干一段时间,“不但节省人力,更能打个时间差,利用机械多挣些钱。”
马苍军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年轻劳力少,种地的人都有点儿年龄了,平时小活计靠人工还能干,到收成的时候,机械设备就显得特别重要。每年这几台机械能给他创不少效益。“这几年,自己种六七十亩地,再加上出租机械,一年到头也能攒个两三万元,但看到周围荒置的土地,心里还是有很多想法,可惜一个人力量不足。”马苍军说,2013年初,他的外甥给他讲了许多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再三思量之后,他便于去年6月和另外4位志同道合的人联合起来,每人投入6万多元,筹资流转了近3000亩荒地。
作为合作社负责人和理事会的成员,马苍军等5人根据各人专长分工明确,从外联、机械技术维修、内勤甚至到每一种农作物耕种生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科技+农户+销售网络”的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合作社成员收入,截至目前已带动农户50多户。
记者了解到,秦岭乡现今有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以核桃、中药材种植、牛羊养殖为三大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乡土地流转面积达9073.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0%以上。
集约化发展?
造就一批“农场主”
“截至2013年底,秦州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3.3万亩,占全区承包地总面积的14.24%。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05个,土地流转面积达8.6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4.8%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是土地流转发展中的主力军。”秦州区经管站站长石晶介绍说。
秦州区华岐乡的汪建龙原来在上海、浙江一带承包大理石外墙装修工程,在了解到国家政策越来越向农村倾斜,对农牧业的扶持力度也逐渐加大的情况后,汪建龙带着多年的积蓄,返乡办起了“致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3年4月,汪建龙投资85万元注册成立了“致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0多亩土地,建起了5座羊舍,引进了200多头小尾寒羊,并享受政府免费提供的种子和化肥,配套种植了500多亩的紫花苜蓿和玉米等饲料,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目前已有5户社员,今年,每户领养了30到50头不等的种羊。
汪建龙说,社员领养种羊后,进行饲养繁殖羊羔,由合作社以每只500元的价格收购,社员年收益在2万元之间。如今,土地流转使得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看到了土地生金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华岐乡各类专业养殖合作社已经达到了200多家。
5月21日下午,艳阳高照,位于秦州区皂郊镇周集寨村深处的天水市军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60岁的负责人何建国正挽着裤腿,和工人们一起在人工池塘里干活。当了30多年兵的何建国2004年退役后,喜欢藏獒的他想弄个小院养几只藏獒玩玩,于是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下了周集寨村的23亩荒废土地,建起了藏獒养殖基地。
在养殖藏獒的过程中,何建国看到生猪市场的一些负面报道后,萌生了要建立一个生态养猪场的念头:让人们吃到30年前猪肉的味道!
经过市场调研,何建国办起了生态猪养殖场,以养殖关中黑猪为主,“现在多数养殖场白猪的出栏时间大约5个月左右,但是关中黑猪要养一年零两个月才能出栏。我们养殖场的白猪,出栏时间保证在8至10个月,一定要让猪自然生长到出栏时间,肉质才会香。”何建国的养殖场现年产一万多头猪,在天水市场能占到3%的份额,虽然价格比一般的猪肉高,但也得到了市场认可。
石晶告诉记者,这些年土地流转使得农田耕种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农村一些有能力、有资金、有技术的人也改变以往的观念,回乡利用土地流转建立养殖、种植基地的事例越来越多。还有些在其他行业发展中有实力的个人,也纷纷将投资目标转向农业发展,成为如今农业集约化发展的领头人。
土地流转?
多渠道助农民增收
5月14日下午,秦岭乡中心村58岁的村民袁玉兰正在合作社的洋芋地里放苗。去年,土地流转时,她家也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这些年娃娃都走外面打工去了,不愿回来务农。我和老汉又要看孙子,又要种地,根本顾不过来,就只种了家门口近处的一亩多地,其他的地全荒着哩。”袁玉兰一边干着活,一边对记者说:“反正地荒着也是荒着,还不如给人家流转了让合作社去种,一年多少有点租金。”袁玉兰告诉记者,平时她就做做家务,照看孙子,合作社地里活忙时就来打工,一天能挣60块钱,“这些足够家里的油盐酱醋钱,给孙子买个零嘴,也不用张嘴向娃娃要钱。”
和袁玉兰一样,在地里忙着放洋芋苗的邓佩芳、王岁哥、张珍花她们都是在家门口打工的妇女。秦岭乡中心、大庄、官雁等五个村的土地连在一起,村里的留守妇女要照管老人和孩子,根本没有精力种地。2013年土地流转时,这几个村的村民大多都将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男人们外出打工,妇女们则在闲暇时到田间打短工。
“我早晨把孙子送到学校,再回到地里干活,下午五点半左右再去学校接孙子,一天忙忙地。”新民村的村民邓佩芳很满足。像这样流转出土地又回田间打工的农村妇女,她们一边享受着流转土地带来的收益,一边又足不出户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双薪族”。
秦州区经管站站长石晶说,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秦州区山区土地居多,农村耕地分配遵循公平的原则,按照不同等级分配,一个农户家的耕地大多地块小且零散,种地、浇地、收割庄稼十分不方便,其中还有一些涝洼地完全是要靠天吃饭。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这些分散的土地都会平整,沟壑、涝洼地也就变成了良田,便于机械操作。土地流转不仅带动就业,还使企业和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让大家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石晶说,秦州区农村土地出租、转让、互换等开始流转以来,政府与相关部门积极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三级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村土地流转三级服务体系的全覆盖,初步建成“区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的土地流转三级服务体系。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乡镇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土地流转三级服务体系和纠纷调解机构的建成,为秦州区农村土地流转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截至今年一季度,秦州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2.65万亩,占全区承包地总面积的13.97%,其中,转包0.29万亩,转让0.05万亩,出租11.88万亩,其他形式0.43万亩;流转面积占承包地总面积的13.97%,成为全市流转面积占承包地面积比在10%以上的县区。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经营者也提升了规模经营的效益,实现了业主和农户的双赢。
“转型,首先要转的是观念。土地流转是平台,土里‘刨金’是目的。土地流转一方面让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一方面为致富能手搭建了抱团闯市场的平台。”秦岭乡乡长高生健对记者说,作为乡党委、政府就该大力扶持致富能手成立种植协会、养殖协会,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环境。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秦岭乡率先在秦州区打造了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平台,提升了土地流转工作服务水平。对全乡100亩以上集中连片适宜流转的土地面积,根据海拔、气候、面积、流转价格、适宜发展的产业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登记,将预流转的13686亩土地分为28个区域,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了基础性资料。按照网站首页、供求信息、政策法规、表格下载、资料查询、工作动态6个板块设置平台框架,在网络图上将各区域海拔、土地面积、气候、流转面积、流转价格和区域内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文字、图片展示,为本乡群众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秦岭乡土地流转情况提供了服务平台。
新思路催生新创造。土地流转,转出了不一样的土里“刨金”。
通过土地流转,近年来,我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把现代科技与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把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打造现代生态观光农业。鸡鸭成群、瓜果飘香,村民在流转的土地上打工、生活,分享着土地流转带来的幸福……这样的生活美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是我市农村新天地的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