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沂齐鲁网
一提到土地流转,很多人都误以为农民是将土地“卖”给了别人。殊不知,在今天,土地流转不再仅仅只是将土地流转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更多地是带来规模化农业生产,农民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却能有多份收入,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土地流转成了致富新途径
李忠叶家在南垛庄铺村,丈夫长年外出打工,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原来,她几乎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农活。现在,她将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每亩每年1200元,自己在大户里打工。既能赚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
李江明家在上泉村,家里有8亩多地,全家常年在外做生意,家里土地无人照看,只得委托亲戚朋友照料,“回来就得请人吃肉喝酒,种地挣的那点钱钱还不够喝酒钱,还欠人家一个‘大人情'。”他告诉笔者,“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既不欠人情,又能有收益,还不用操心,真是省钱省心又省力。”
更多的是“他们”家,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日耕夜息的古老调子,栉风沐雨地耕耘,靠天吃饭。面对贫困,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们决定跟着党的政策走,他们坚信党能给他们免农业税的负担,进行土地流转就一定能够致富。
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土地就是农民的命,农民就是应该种田的。“勤勤恳恳劳动,安安稳稳过日子”曾作为中国农民的最高准则。改革开放的大潮,将农村推为改革的“排头兵”,承包责任制为中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时隔35年后的今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农业农村农民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土地流转又为农民带来新的希望,给他们带来增收的“法宝”.
土地流转让村生活大变样,农民收入不再唯一化,多样化的收入带来好日子。
土地收益。上泉村土地流转根据土地性质不同,价格每亩分为1000元、500元、400元不等;南垛庄铺村土地每年每亩1200元。足不出户,便可坐享稳定地租。
劳动力转移。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选择出去闯一闯,有的投上资本,做起了小生意,时间自由、收入颇丰;有的进城打工,时间固定、收入稳定;有的劳务输出,不冒风险、收入较高;有的干脆给“大户”打工,既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孩子,还可以足不出村赚钱养家。
自己当起“大户”。这类人本身就有过硬的技术,再加上头脑灵活,胆子大,自己就当起了“能人大户”。上泉村的武玉明自己承包了100余亩地,开始种植大樱桃,丰产期预计收益每年每亩3万余元。
不仅是收入高了,也把农民从“吃饭、睡觉、干活”中解放出来,不再是忙时干农活,闲时打牌。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健身休闲广场更大地发挥了作用。缩小了城乡文化差距,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不仅促进了农家和谐,更催生了农村文明新风,对培育农村文明风尚,提高农民文明素养,推进新农村建设向前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村里出来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打球比赛的人越来越多了,看书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交流来往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的村也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幸福。”南垛庄铺村支部书记黄家青高兴地告诉笔者。
流转完成不代表结束
防止非农化、非粮化是土地流转的“大方向”。上泉村大户基本以粮食和果树为主,南垛庄铺村土地流转后种上了花卉和苗木。
政策性扶持依然是土地流转和园区经营的“助力器”。园区的发展还需要大力扶持,比如对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等加强财政支持,比如解决附属设施用地难题。
完善的还有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土地流转的“新保姆”。土地流转后的配套设施是上泉村在土地流转前承诺给村民们的“三通”,即通路、通电、通水。这时开始的承诺,也是一直要做的。目前,通往山上的大路已经修好,小路也正在修建。预计今年年底,所有土地可以全部通电。通水正在多方筹措资金,申请项目,预计明年年初可以将通水项目完成。
在平等自愿、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将全村及周边的闲散土地集中起来,并将集中起来的土地流转给大户,这如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崔家峪镇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的作用,把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有效破解了新时期农村“有地无人种、在家无力种、能者种地少”的难题。上泉村将全村140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南垛庄铺村流转500余亩,而这些只是该镇土地流转的缩影。据悉,全镇已规模化流转7500余亩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