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农网
4月11日,伊犁河谷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土地流转项目在伊宁县英塔木乡启动,该乡英塔木村的5000亩土地流转整理项目正式开犁。这个项目的正式启动,使分散的小户经营向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转变,广袤的田野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了解到,伊宁县有110万亩耕地,人均耕地不到3亩,这是宏观现状。而微观的情况是伊宁县的每户家庭都有10亩地左右,种植收入不高,又拴住了农民,造成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种植模式又是传统、分散、粗放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先进机械化技术和新品种难以推广,极大地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英塔木乡英塔木村5000亩土地流转玉米种植项目的开工,不仅融合了许多新科技,还引进了一些新品种,5000亩零散土地经过集中整理后又新增了300亩的耕地。
以往,村民艾力家的20亩土地中,约有1亩多地是田埂,加之粗放式的农耕方式,每亩地的收入只在八九百元徘徊。今年,英塔木乡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控股北京市中农有限责任公司,把艾力家和全乡的5000亩地一起集中连片转租给企业。艾力告诉记者,农民既可以在自己转租出去的土地上给企业打工挣工资,也可以外出干活,艾力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感到非常划算。
不远处的田地里,数台大型农机正在犁地翻土,平田整地、播种。在此次的土地流转项目中,伊宁县还引进了新型农机具,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伊宁县农机局党组书记杨文博介绍,这个项目的犁、耙、播全部采用大马力的新机具,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降低成本。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伊宁县土地流转主要有转包、租赁、土地互换、股份合作等4种模式,截至2013年12月流转土地累计68450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涉及农户3566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5.4%。
通过土地流转,7万余亩土地上依然延续着春种秋收的故事,还有效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收入。集中规模经营节约土地,创造了新的价值。流转土地实行连片种植,破除了小田埂,增加了约6%的可耕地面积,全县流转6.8万亩土地就增加了至少4000亩的可耕地。不仅如此,集中规模经营使先进的机械化技术、新品种种植、高效种植模式、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得以集成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良好的科技示范效应。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全县已建成3个高标准的农林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达到1.6万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