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全省农户家庭经营和土地流转状况,日前,陕西省统计局组织相关县(市、区)在各自辖区内就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实地探访及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陕西近九成农村存在土地流转情况,企业是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的最主要对象。
本次调查在11县(市、区)进行,共随机抽取了33个行政村,对330户农户开展了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回收率达到100%。调查结果显示,86.4%的农户填报身边存在土地流转情况,说明目前我省的农村土地流转已十分普遍。同时据调查数据分析,选择企业作为第一手对象的有109户,占45.2%,企业成为了农民土地流转的最主要对象。第一手对象为同村人的有70户,自己亲戚的有18户,流转给政府的有32户。说明目前除了企业外,农户在选择土地流转对象时,更倾向于知根知底的流转对象来进行,以预防风险和减少损失。
调查还显示,64.3%的农户土地流转采用的是出租的方式,23.2%的农户采取的是转包的流转形式。从流转期限来看,期限在三年以上的农户占到77.2%,其中五年以上的长期出租的农户占55.6%,表明目前全省农民土地流转期限都比较长。此外,在土地流转出去后,外出务工成为农户的第一选择,约六成的农户以打工作为主要谋生手段。
调查中发现,陕西省流转土地面积不足四成,近半数农户不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流转程序欠规范,融资难影响土地规模流转,缺乏专业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承包土地和流转土地收益还有待提高等问题。
除了将土地流转给园区外,陕西各地还根据实际不断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在陇县下凉泉村,耕地大多是“绺绺田”,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加上种粮利润微薄,农户多以外出打工为主,常常出现耕地季节性撂荒。2012年夏收后,村里成立“众鑫”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试点推行“土地托管”模式和土地入股新模式:即农户1亩地每年向合作社交纳200元生产成本费用,从种到收的生产管理、生产资料等,全由合作社统一组织,收获时群众只需拿着袋子在地头装麦粒;或者是将耕地作价,以股份形式入到合作社,合作社对“股民”实行“保底分红”。这种方式当年吸引全村100多户群众自愿“托管”耕地388亩。
据陕西省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陕西将坚持“三权分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到2020年,将全面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