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众所周知,粮食生产要提高效益,就要发展规模种植、进行机械化生产。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是记者在河南、安徽等粮食主产区调查发现,当前许多农民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韩长赋:“种地要有效益,要有一定的规模,这就需要土地流转。所以我们鼓励土地有序地流转,要鼓励和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
这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两会期间的一段讲话。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3.4亿亩,是2008年底的3.1倍。但是,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许多农民却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粮食种植大户。
涂志民:“我们就等于是和农民签订了合同,就等于是租用农民的土地,一年给他几百块钱,最高的时候600多块钱,最低的500多块钱。”
这是安徽霍邱县乐民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志民告诉记者的价格。
余道胜:“我们前两年给他们每年600块钱,后三年每年500斤粮食。因为粮食会涨价,老百姓也不愿意一直用钱来定价。”
这是霍邱县洪集镇的种植大户余道胜报价。
记者又走访了其他的几个种粮大户与合作社,价格基本都浮动在五六百元左右。
霍邱县岔路镇的农户苍传花大爷自己还种着十几亩地。他没有将土地流转给当地的种粮大户。
苍传花:“十五六亩田一年收入,除去成本,能收入一万块钱左右,一万二吧,就我们两口子。
如果按照上面种粮大户与合作社给出的一年一亩地600元的价格来计算,苍大爷自己种地一年的收入和流转给大户得到的钱是差不多的,干好了还有一二千块的剩余。
记者了解到,土地是苍大爷一家的唯一收入。那么,他为什么不将土地流转出去呢?苍大爷觉得,自己种田,钱永远都在自己的地里,看着放心。
苍传花:“我想过流转。但是你这个几千块钱,在自己的手上是可以流动的,今年秋天你收上来稻子,收上来了钱,明年什么时候都可以用。你看那几千块钱就在自己的田里流动,钱就爱哪个地方,在哪个位置。”
对此,洪集镇党委书记余厚平建议,喜欢农活的苍大爷可以到大户家里去打工,自己挣钱。
余厚平:“这些老年人,可以到大户家里去,喷药,打工啥的,一年也能够挣来几千块钱。”
像苍大爷这样的老人真的能够去大户家里打工挣钱吗?大户们却告诉记者,因为人工成本太高,雇佣工人不如租用机械合得来。种粮大户韩大华:“租机器的话,一亩地80块钱。人力的话太难请了,太那个(贵)了。”
看来,像苍大爷这样的农户如果想要给大户打工,也是很难有机会。
苍大爷:“你看我们村也有老同志出去打工,没有人要。没有要可就不好办了。”
因此,对于苍大爷来说,还是自己种田更加放心。
霍邱县长集镇自远村的农民李培阔自己家里有2亩地。他说家里并不只有这2亩田,事实上他已经和村里面其他村民一样,把自己的土地卖给了乡政府搞开发。
李培阔:“像我们大队就把土地卖掉了,卖给政府了,乡政府拿去搞开发,盖房子。一亩地一次性地给3万块钱。我们家的地就都卖给他们了,卖了3亩田。剩下西边这块没卖。”
李培阔认为:一亩地流转每年五六百,要流转将近30年才能拿到3万块,不如卖掉省事。
再来看看河南的情况。河南济源的农民沈占军没有卖掉自己的土地,但是他通过流转,出租给了一家花艺公司。他说,土地流转后,他家每亩地能收入1200元,比流转出去种粮食要划算得多,出去打工也放心了。
沈占军“我家种8亩地,(这样)我可以放心出去打工做生意,土地 流转的收益一分也不会少。”
据了解,河南济源预计两年内流转规模可达2万亩,用来建设集花品培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花卉生态园区,就是没有流转来种粮的。当地村民赵国伟:“我们把土地流转出以后,我们不仅土地上有收入,还可以在人家那项目上打工,有了双份收入。”
要么耕地不流转,要么流转出去的地步种粮。这种现象在河南省国土厅耕保处处长陈治胜看来,危害比较大。
陈治胜:“农业生产的附加值比较低,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获得土地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搞经济作物,非粮化。非粮化危及到国家粮食安全。”
那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办法解决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提高种粮者的补贴,让他们给予农户更多的租金,同时通过示范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可能会改变目前的状况。
党国英:“我认为还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在一个就是现在土地确权的一些工作做得还是不到位,农民担心流转以后引起权利上的一些麻烦。所以说土地大的这种规划,要尽早地把它明确。提高种地的农户的补贴,谁种地谁得到国家的帮助。社会保障这个方面呢,对一定收入水平以下的农民提供社会保障方面的补贴。这个事情需要一段的时间来证明咱们土地政策的可靠性。经过一段时间,如果农民发现别人流转了这个利益比较大,就有可能让一些农民改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