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日,市农委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17年全市农业工作任务措施。
会议指出,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抓手,农业工作再创佳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继续保持苏中苏北首位,在全省排名前移。
会议强调,2017年全市农业工作主要目标是,放开手脚调整农业结构,保障口粮安全,提高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全年任务目标,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快实现十个方面突破。
一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上实现突破。调优产业结构。围绕优质粮油、蔬菜园艺、生态林业、现代渔业、规模畜禽、休闲农业六大支柱产业,打造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产品质优、产业融合的区域产业集聚区,培植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调优产品结构。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形成一批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区域特色品牌。调优经营结构。鼓励开展“全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经营服务,支持建设集收储、烘干、加工、配送、销售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二是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上实现突破。加快建设市级“863”工程和县级“642”工程,集中打造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通新地标。市级8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个园区当年新增项目投入总量达5000万元以上,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综合服务展示平台支撑能力。沿江、沿海、城郊休闲“三核”,继续开展部(省)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六个主要县(市)区各争创1个。县级“642”工程,计划新认定现代农(渔)业标准园20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2个。
三是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上实现突破。着力推进沿江沿海防护林带建设、沿路沿水生态廊道建设、村庄绿化建设等,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2.5万亩。以实现“中心城区的绿肺功能、交通枢纽的景观功能、三化同步的样板功能”为总定位,确保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高速一环和宁启铁路(一期)绿色生态景观廊道工程。实施珍贵树种培育“十百千万”工程,全市发展珍贵用材树种5.2万亩、320万株,建成“三化”示范片3个、示范村30个、示范单位250个。
四是在现代农业全面对接服务上海上实现突破。认真总结近年来农业接轨上海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及时提出当地和上海方面在农产品供给与销售、农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合作与交流方面的策略、思路、目标和举措。积极呼应上海发展大格局,以生态绿色为引领,建设上海旅游休闲基地,使南通成为上海的生态后花园。办好2次高层次展会,全面展示南通现代农业新成果、新气象,巩固提升我市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五是在规模农业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牢固树立项目意识,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基础性的工作,包装一批新项目,引进一批新企业。在引进新项目中进行“产业补链招商”,招引一批补齐短板、增强后劲的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注重引导现有园区、企业对外合作,实行“以商招商”,鼓励老企业技改扩规,延伸产业链条。2017年,各县(市)及通州区实现规模农业项目年度新增投资额各25亿元以上。
六是在畜禽屠宰行业清理整顿规范建设上实现突破。启东、海门、通州三地集中精力,加大力度,2017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17家不合格生猪屠宰企业关停任务。各地农业部门加强与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切实解决新建和改扩建生猪屠宰企业在规划、土地、环保等环节的难题,确保新建与改扩建8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2017年6月底前建成并投产。
七是在禁养区养殖场关停及畜禽粪污治理上实现突破。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确保今年9月底前要全面完成禁养区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对禁养区关停工作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主动化解、稳步推进。及时指导、督促畜禽养殖场(户)完善设施改造,配套建设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快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全市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65%。
八是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烘干中心建设上实现突破。加大扶持力度,协调落实用地、电价等政策到位,提高业主积极性。根据作业半径科学布点,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的低温循环式烘干机,普及先进适用以及安全烘干技术。强化宣传发动,鼓励“全托管”服务主体,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兴建粮食烘干中心。2017年全市新建市级粮食烘干中心100个以上,新增12吨以上的粮食烘干机500台以上。
九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和农产品出口上实现突破。加大力度推动农产品出口,围绕五大支柱出口产业,持续增多做强出口业绩企业,建立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联系机制,加大农产品境外促销力度,力争全市农产品出口保持全省首位。加大力度推动农业“走出去”,强化服务与政策引导,鼓励“走出去”企业积极开展农业种植、畜牧养殖、远洋渔业等方面交流合作,在海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和示范园区,力争全市农业对外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十是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实现突破。加快培育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支持土地经营规模100-300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家庭农场联盟(集群),培育一批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绿色家庭农场。重点提升“全托管”服务品牌,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全托管”服务体系,确保新增粮食“全托管”面积6%以上。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农户”、“科技引农户”等模式,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